【專題】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

【潛影之地】行走-在潛影之前:一份潛行雜記
這篇文章並不是一篇靈異故事,也不是為了談論鬼怪,我也不想將幽靈或鬼魂的形象與符號,直接與恐懼或不安的身體反應連結。我更關...
【潛影之地】失落的未來幽靈:「夢核」、「閾限空間」與「後室」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什麼?
在21世紀的數位景觀中,一種奇特的集體情緒正在蔓延。它透過螢幕滲透而出,呈現為一種混合著懷舊、迷失方向感與詭異舒適感的奇...
【潛影之地】為何藝術創作需要「恐怖」?──淺談梁廷毓作品中的靈異技術
梁廷毓的藝術創作核心在於對臺灣本土泛靈信仰的深入踏查與研究,並透過田野調查與史料轉化為錄像與展場實踐。例如《墳塚之地》、...
恐怖的閾值:後恐怖電影作為敘事機器(下篇)
「後恐怖」(Post-Horror)被視為當代恐怖電影的進化,但它並非追求更血腥、更驚悚的表現,而是刻意削弱傳統恐怖片的...
【潛影之地】恐怖的閾值:後恐怖電影作為敘事機器 (上篇)
究竟什麼​是​恐怖?​當我們感到恐怖時,其所指向的是何種情緒?​電影​的視聽語言又是​如何​營造​恐怖的?恐怖一詞,吸取...
【專題】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
每年的農曆七月,典藏 ARTouch 都會推出相關專題,2025年以「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為題,不談鬼怪、血腥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