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純粹孤獨裡的堅定力量——年輕收藏家吳世敦談岑龍
吳世敦熱愛岑龍,他說:「我常望著岑龍的作品發呆,想像他在什麼樣的心境下,畫了那幅作品,背後的意涵又是什麼?這樣的反覆推敲...
廖偉立的「雜木林」建築美學
廖偉立生活在浮動島國,文化、社會與生態,處處都充滿「雜木林」的多樣性、混雜性、衝突性與流動性,更是亞熱帶特有的環境與人文...
打包「凱旋門」,克里斯多遺願成真
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與珍克勞德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最後心願,將凱旋門打包,果然願望落...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台灣不小,建築師不差, 劉培森:我們可以自信做自己
在迎接臺灣走向「第二次館博時代」到來的此時此刻,建築師劉培森團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他是高雄「內惟藝術中心」設計者,為南...
用VR說動人故事:黃心健持續讓世界看見台灣
黃心健說到:「就本質而言,VR是個相對民主的藝術媒介,創作者和觀眾的權力某種程度上是相當的;而在疫情期間,我們更看到了V...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李玉玲的高美館5年,從Co-Branding 到Re-branding
熱情,是投入工作的基本態度,一旦她想做的事,就全力以赴,百折不撓,至於信念,則是自己對價值的堅持,讓她始終不卑不亢,連向...
聚焦全球南方,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開展
高美館夏季大展「泛.南.島藝術祭」,已於7月17日開展,呈現海洋島嶼、部落文化與當代社會的交融碰撞,精彩絕倫。
無懼三級疫情,奈良美智帶《山子姊妹》為高雄特展匆匆去來
奈良美智再次冒著疫情,飛來台灣。這回落腳高雄,隔離14天,專注工作,佈完展覽,錄完影片,奈良美智揮一揮衣袖,於22日又瀟...
風土之情:席德進的藝術傳奇
1981年因胰臟癌逝世的藝術家席德進,離世已40年,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將在疫期過後展開。
未來3年公建計劃預算攔腰砍,C-LAB得不到行政院支持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稱C-LAB)前途坎坷,文化部未來3年公建計劃遭攔腰折砍,16億元預算僅剩1/3。
文章導覽
1
...
7
8
9
10
11
...
31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