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牧青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

「光之書寫」如何翻轉國美館展演能量?林志明談公眾藝術策展和光環境園區的共榮關係
從「辦展不辦節」到「辦展也辦節」,美術館在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又是如何?年節前夕率先登場的「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光之...
光環境進化中「燈節2.0時代」—— 2020臺灣燈會的藝術導入預覽與簡評
今年在臺中后里森林、后里馬場、文心森林三大園區園區的臺灣燈會,便強調「五個面向」的改變,這樣成果展現,等待與民眾溝通交流...
【名人帶看特別版】連俞涵:創作的不可預期、難以複製、荒謬,正反映生命和真實
新一代知名女演員連俞涵對於藝術展覽熱愛之滿溢,也相當稀有,她常在工作之餘就往山裡去,或是往美術館跑。典藏ARTouch在...
選後文化政策觀察:何日「君」再來?期待恆久的明君或制度理性?
政治板塊的高流動性,讓文化部長鄭麗君的動向除受政壇和支持者的關注,對於期待鄭麗君能持續帶領文化部的藝文界人士,則是喜憂參...
【景總麵包店#1】談《布魯克林孤兒》、《時光冉冉》以及「城市震盪」
當今藝術風尚裡,「為實驗而實驗」對創作的傷害,恐怕大過於相對古典的「為藝術而藝術」,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藝術和實驗都是目...
最後的嬉皮行者,永遠的阿拉斯達星人——阿庚
本名王庚合的王庚,曾有一陣子的臉書名稱只寫了「虛擬人物」,但那無礙各路新朋友和他在路上相識與歡喜連結,阿庚還是阿庚。他總...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如何以設計群象登臺之貌,「現場編輯」出舞蹈和錄像的關係美學?
「跟我一樣」的意思是「我們都相對地退到後面一點的位置」,陳武康和孫瑞鴻不迴避這作品概念創作的角色,架構上我們併行開始發想...
孖,當代神話塗碳:《陽光普照》和《雙子殺手》
《陽光普照》和《雙子殺手》,在高規格視覺所引起反常的迴響(多半認為凸顯劇本的貧乏),有些影評直言:這是追求真實所必須付出...
速評「臺鐵美學雪恥第一戰」:新觀光列車設計案,與技術面設計筆記
設計之難,在於克服條件再出發,以致於不若藝術創作的自由度。
僧多粥少的「白晝之夜」四代目,投射出怎樣的都市規劃和觀演全面失衡關係?
都市紋理不過20年的新街區,在投機偷吃步的住商轉換中,逛了一次「白晝之夜」,更能理解大直商圈發展徒具形式所為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