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詠瑋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她/他是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現場」辯證
相較於國內外其他進駐選項,登島進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在地連結之彰顯與人權議題之回應,更隱含著一股逃離的拉力,牽動著本外島過...
高師大跨藝所所友會發起連署搶救,跨領域先鋒的存亡反映成本效益導向的高教危機
高師大跨藝所經15個年頭育才無數後,傳出學校經各系所收入成本分析計算,有意以「組織再造與轉型」之名義,將其併入該校美術系...
是誰在壓抑臺灣紀錄片創作者的主體?從TIDF紀錄劇場《實驗067》試問之
為什麼我們在劇場中才終於見到紀錄者成為了他們於劇末集體宣示之「活生生的人」?過去在現實主義紀錄片的範式中,他們的主體為什...
透納獎入圍名單首次由藝術團體包辦,泰德美術館鼓勵藝術介入社會,卻遭入圍者批評剝削與表裡不一
「B.O.S.S」等團體的入圍可說是延續了近年透納獎「身分政治當道」的趨勢,這同時昭示了個人藝術家將連續第三年無緣透納獎...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繪畫於數位藝術中如何魂牽夢縈?「編碼與解碼—黃裕雄個展」中媒介與個人生命的雙重回返
闊別個人藝術創作實踐多年後再「復出」,「解碼與編碼」不只能量爆發式地展現了黃裕雄經長年經驗積累,之於數位媒材技術的游刃有...
從「獎」到「展」,從在地到國際的轉型:桃美館館長劉俊蘭談「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於2018年1月1日成立並接手該獎之辦理後,去年首度大幅轉型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對國內外藝術家徵件,並於...
緬甸反軍政府抗議藝術的「三指」:在地藝術傳統、網路社群與區域共同體
緬甸軍政府自今年2月1日發動政變以來,衝突持續越演越烈,本月14日更爆發至今最慘烈的血腥鎮壓。藝術創作並未自悲劇頻傳的街...
許哲瑜以《副本人》榮獲第18屆「Videonale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大獎,成首位東亞獲獎藝術家
1984年首度舉辦的「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Videonale),每兩年盛大登場盛大登場一次,聚焦當代錄像藝術與時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