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Christine Lee

因為成為阿皮和阿兜的媽媽,關注各類教育和社會議題。在特公盟負責 CRC 兒童遊戲權、參與權,以及國際學研合作交流等事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研究所。曾經是前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英語教育顧問、醴瑠服務社企創意長、苦勞網義務編譯、英國樂施會書店志工、伊甸基金會活動義工,現在是擔任性別研究共學/自學社群和台灣童年遊戲學的召集。

【專題│小孩眼中友善又好玩的museum】02. 德國慕尼黑的猶太博物館
傳統文史博物館,最常聽到的三個字,就是「不准摸!(Do Not Touch!)」,因為歷史文物的確需要受到保護及長年保存...
【專題│小孩眼中友善又好玩的museum】01. 德國慕尼黑的倫巴赫美術館 The Städtische Galerie im Lenbachhaus
十一月,我們全家在德國慕尼黑工作大約一週,因此行程之餘,來到了倫巴赫美術館,但也是因為倫巴赫位在孩子去的古生物博物館一旁...
【專題|泡在繪本裡-愛書人的秘密基地特輯】12.兒童友善城市中的「安靜(?)」空間 — 不是!圖書館是提供孩子各種資源的社區支援空間
在台灣,普遍被大眾預設為僅能安靜閱讀空間的圖書館,離兒童友善城市以孩子基礎發展及需要的概念還有段距離,還有更多可以多元變...
【專題│眼底城事】使用者經驗對空間設計專業的養成不重要?「遊戲孩子王」在兒少參與式設計,玩什麼把戲!
孩子王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們在遊戲中興奮、好奇,然後再透過適當的誘導,開始主動的嘗試;這裡並不是指控制,或在孩子們玩時下指...
【專題│眼底城事】自然遊戲空間說得好聽,但要怎麼做,才算讓「兒童」和「自然」都參與?
許多城市中的公園,佔地它用、砍樹除去植栽、設計造成生態缺乏和過度整齊清潔的維護,是讓孩子很難去和自然及生態建立關係、維持...
【專題│眼底城事】來玩遊戲吧!學校也能成為「支持遊戲」的兒少友善空間
定義兒童青少的遊戲權共有四個向度:時間、空間、遊戲的內容及陪伴者。遊戲與休閒,對兒童的健康與福祉非常重要,還能促進創造力...
【專題│眼底城事】文創園區有沒有機會成為一處「可玩空間」呢?—兒童青少友善的好玩國際案例
本篇文章所探討的可玩空間,除了期待歷史文化空間可以涵蓋兒少教育、社交、健康福祉與幸福感等,同步亦涵蓋了英國 ARUP 城...
【專題│眼底城事】兒童友善城市:特公盟引入國際經驗改造台灣兒童遊戲空間
什麼是兒童友善城市?一個城鎮、社區或地方政府,協同地方社團、運動團體、民間企業、學術及媒體,依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合作...
【專題│眼底城事】街道遊戲 (Street Play)-作為城市中「場域創造 (Placemaking)」的一個快閃型階段性任務
找出解決眾人問題的合作且有機的社交模式,慢慢讓自發性、認同感和個體定義去生活出來,整個城市就準備要真正地涵融親子的生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