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漫現場專欄】漫畫家的養成法則:當臺灣漫畫系進入高教體系

【臺漫現場專欄】漫畫家的養成法則:當臺灣漫畫系進入高教體系

【Spotlight on Taiwanese Comics】Rules for Fostering Comic Artists: When Department of Comics Art in Taiwan Becomes a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同人文化的興起,使得漫畫養成有所轉變,除了學校可能因為動畫遊戲與少數課程學習漫畫技法之外,網路時代的論壇也以資深網友的「指點制」為學習的方式,高教體系、網路論壇、同人文化混合成漫畫學習上的新結構。
漫畫產業一直以來有著創作端養成系統,早期出版社的「學徒制」,透過漫畫家、助手的師承關係,編輯、漫畫家、助手建構出一套師承系統,以培養漫畫家所需的技藝。也因此一位素人如果對漫畫有興趣,想要成為一位漫畫家,除了出版社系統之外,其實沒有正規的管道可以有系統完整的進行學習,只能以自行摸索為主。會有此情況與資訊不發達、漫畫勞務生態有所關聯。漫畫教育真的接軌高教學習系統,是2002年的「兩兆雙星計畫」後才逐步...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羅禾淋( 9篇 )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與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在漫畫跨領域策展方面,開創「漫畫裝置文件」展出的方式,策展經歷包括:《GAME‧NOT OVER‧YET電玩藝術特展》、《當漫畫介入社會》、《滲透次元壁 – 臺日漫畫美學當代藝術特展》等。當代藝術議題方面,以寶藏巖的駐村經驗出發,長期觀察城市與邊陲之間的關係,策展有《日常壞軌》、《都市馬赫帶》、《鄉愁製造機》等。2012被選為臺灣畫廊協會畫廊周年度策展人、2013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年度策展人、2015與2016大內藝術特區藝術節年度策展人、2017新樂園藝術空間20周年策展人、2018年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策展人。目前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專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