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撥雲見天青

撥雲見天青

翡翠青瓷。 有如神助般,台東「翡翠青瓷」在3月25日開出好彩頭,窯主何志隆老師破涕為笑,他衷心感謝天與地。 這…
翡翠青瓷。
有如神助般,台東「翡翠青瓷」在3月25日開出好彩頭,窯主何志隆老師破涕為笑,他衷心感謝天與地。
這是何志隆老師第13次開窯,也是歷經多次陰霾,否極泰來的成果,從此將改寫「翡翠青瓷」全新命運。
經歷了連續6次開窯失敗,去年12月27日第12次開窯,竟然全軍覆沒,令大家錯愕不已。何志隆老師與團隊,承受了極大壓力。不只意味著創作道路出現的致命瓶頸,也是一再投入資金,無以回收的沉重經濟負擔,前景瀰漫更多不確定性。
窯主何志隆老師(右)。
農曆年前後,何志隆老師與工作團隊,痛定思痛之後,決定以破釜沉舟方式,尋求再起機會。於是徹底拆卸老窯廠,重新打造窯廠新內裝,足足花費40多個工作天。同時,積極參加5次漂流木競標,買回品質比較純粹穩定的新漂流木,一掃木頭含雜質水量過高的風險。結果漂流木標金加運費,竟超過新台幣200萬元的投注。
然後,何志隆老師本人,也拿出宗教修行,沉澱心緒的本事,裹入虔誠念力,打起精神,重新裝胚入窯,再次向自我意志力與夢想挑戰。
再出發的這次柴燒,何志隆老師彷彿有了預感,近日他已隱約感受到新的轉機力道。不過,開窯前夕,他心中依舊忐忑不安,連同家人,和自己也都壓力罩頂,幾乎透不過氣來。
去年底,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與研究人員曾分3梯次,專程到台東泰源作研究、希望瞭解翡翠青瓷的柴燒落灰技法。因為盛傳這是失傳多年的老祖宗柴燒落灰古法,格外受到重視。那一回,我參與素胚入窯的過程。開窯時,還特別加飛一趟台東,興致勃勃地希望與專家們一同見證柴燒落灰的新發現。
我記得當時,窯門一開,瓷瓶呈現東倒西歪慘狀,並附著大量落塵。大夥兒氣極敗壞,各個臉色凝重。尤其何志隆老師與師母方桂陳女士強忍淚水,收拾殘局。雖然河北博物院研究專家,從殘片或不完整的器型中,依舊肯定、證實翡翠青瓷可能是古代技法的再現,給予何志隆老師極正面評價。但我永遠忘不了窯門開啟的剎那,何志隆老師與團隊失望寞落的眼神,叫人不忍。
博物館的學術研究,是翡翠青瓷藝術位階的重要指標,而器型完美與否,也攸關收藏的級別,更沉重的是,一次燒窰近新台幣200萬元的投入,全軍覆沒意味著前功盡棄、血本無歸。
多次的良率接近零,對赤手空拳、家無恆產的何家人來說,希望走出藝術創作新路,簡直是風險加折磨。完全沒有退路的丟柴燒錢行為,更是何志隆老師一家人難以承受的重。
「來參加開窯,好嗎?!」前幾天,電話一頭,何家人殷切邀請。「好,我一定參加。」
因為,我在等待奇蹟⋯⋯。我再跑了趟台東泰源,不僅要確定以傳統柴燒的自然落灰方式,土坯入窯,是能滿釉出窯的所有製程;同時,長年工作經驗與觀察,我對藝術實踐之路的風險與艱辛,心知肚明。開窯時一翻兩瞪眼的殘酷結局,是我的夢魘所在。我一直很佩服何志隆老師愈挫愈勇的本事,一直期待從何志隆身上,親眼目睹與見證,磨難挫折當中,益發能展現人性昇華的信念與能量。
翡翠青瓷素坯。
25日下午2點多鐘,關心何志隆老師創作的不少友人與收藏家,齊聚台東泰源窯場,大家好奇來一探窯燒製程改善情形,也希望為何志隆老師加油打氣。
好客熱情的何志隆,開窯前裝作若無其事,他先帶領大家參觀堆放在窯場後方,新標得堆積如山的漂流木,說明他源源不絕的創作計畫與賭注。
也許,到窯後參觀,是開窯前緊張情緒的舒緩與轉移。我思忖。
當然,漂流木對何志隆老師來說,的確是成敗關鍵之一,因為不只是柴燒落灰青瓷的唯一材料,能搶得到漂流木,也是神蹟。何志隆老師始終認為,老天爺是透過漂流木,施恩導引他的青瓷創作,那是獨一無二的宏恩大典。尤其從歷次漂流木在激烈競標現場,總是有驚無險,能順利標得,他都要歸功於神的助力。時時與神同在,何志隆老師堅信不移。
看完了漂流木,接著,我們一群人,回到窯前,強抑緊張情緒,像等待查看榜單的莘莘學子。
戴上工作棉手套,我們圍繞著窯廠排成一個圓弧隊型,展開神聖的開窯儀式。工作同仁先引領大家依歷次開窯的程序,從唱「感謝歌」開始。「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甲老父,感謝你感謝伊,感謝恁所賜的一切。感謝每一個人,每一個日子,呼我平平安安、歡歡喜喜,感謝萬物無論大甲細,感謝天地的一切……。」
工作同仁引領大家唱「感謝歌」開始。
我第2次哼唱這首歌,感動情緒油然而生,彷彿愈哼愈起勁。接著,何志隆老師代表致詞。他語詞懇切、莊嚴地念了一段短文,表白了吃苦當吃補的信念與心情,經過屢次失敗痛苦的考驗,益發能刺激他打造出新奇蹟。
我用餘光,偷瞄何志隆老師福態側影,眼神中盡是堅毅挺拔,那是不卑不亢的創作者身影。這回,他全家動員,作足所有準備後,把即將要打開窯門的成敗結局全部交給了神。我也忍不住跟著大家閉眼默禱。「拜託老天爺,請不要再折磨何老師了吧!」我喃喃自語起來。
開窯。
時間分秒挪移,我們緊張地把手放在窯門手把上,然後,用力、緩緩把窯門向右拉……。站在左側的朋友,率先在逐漸開啟的門縫中,看到窯內狀況。「哇!」有人發出驚叫聲。那叫聲,彷彿預示了神助與奇蹟,更是雨過天晴的期待。
接著,我也從愈拉愈開的側縫中,看到閃閃發亮的瓶罐器型。果然,神蹟乍現,不再是夢境。何志隆老師臉龐緊繃的線條逐漸緩和下來了,師母方桂陳女士也開始咧嘴笑了。
恭賀聲四起。原來,老天爺真的聽到我們的禱告與請託聲,用力作了工,成就了大家的期待。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拆卸著窯內瓶罐,前面幾件作品,外型非常漂亮俐落,落灰滴流均勻。我們興高采烈,以接力賽方式,把成品一一往後傳。當接到完美成品時,忍不住撫觸玩賞起來,享受那份溫潤通透,美不勝收的結果。
當接到完美成品時,忍不住撫觸玩賞起來,享受那份溫潤通透,美不勝收的結果。
雖說是新窯,還是充滿實驗性。前後端品質較穩定。中間段,落塵增加,瑕疵較多,許多成品正面完好,但背面狀況不佳,讓人扼腕,徒呼奈何。何志隆老師對這次開窯的進步感到欣慰。但他沒有自滿,馬上和在場專家推敲起窯中不同位置的受熱流動問題,並慷慨允諾馬上作改善。
由於中國河北博物院將於4月27日起,正式展出何志隆老師翡翠青瓷作品,並舉辦大規模學術研討會,已經邀請包括耿寶昌在內的海內外瓷器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這是翡翠青瓷研究的里程碑,意義不凡。也是何志隆從工藝野放,邁向學術爬梳的蛻變升級的開始,意義不凡。
有了今天接近30%良率及3%的好作品,何志隆老師果然有如打了強心針。他沒有給自己和團隊預留喘息機會,念茲在茲的跨海展覽與學術研討會,他要乘勝追擊,盡可能呈現最大的完美。因此決定於3天後的28日,又要裝窯再燒,希望能趕在4月25日燒製完成、再開窯,撿選精良參展,以期呈現更多的美好,充實並補強河北博物館的展覽質量與陣容。
帶著開窯的喜悅,我還是久久不能平復。坐上北返的末班飛機,心頭澎湃激動不已。一方面為何志隆老師的辛苦得到回報而高興喝采,同時也為柴燒青瓷的新發展與學術研究,感到欣慰無比。
藝術創作,固然跌跌撞撞,但撥雲見日的嶄新發現,卻是學術研究的寶貴契機。我持抱厚望,也遙寄祝福!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