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老院子塵封記憶之後,期待畫家董小蕙再造新蛻變

老院子塵封記憶之後,期待畫家董小蕙再造新蛻變

日前去上海,拜會「松美術館」設計師周光明先生,他告訴我,他收藏台灣藝術家董小蕙的作品。董小蕙究竟什麼樣的作品,…
日前去上海,拜會「松美術館」設計師周光明先生,他告訴我,他收藏台灣藝術家董小蕙的作品。董小蕙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會讓這位設計才子心儀?昨天下午,常效宇先生要我陪他到史博館看展覽,果然看到董小蕙多達255幅作品的完整展覽,印象非常深刻。
1962年出生的董小蕙,今年不過55歲,可以讓強調「歷史感」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騰出偌大2樓空間,讓她暢所欲展,尤其厚達278頁的精美畫冊,完整陳述創作理念與圖片,相當難得少見。
這個展覽,取名為「老院子.韶光.年華,董小蕙2017個展」,呈現了「寫生」系列、「靜物寫生」系列、「濃蔭與花映」系列、「黑白」系列、「抽象」系列、「黑桌靜物」系列、「水彩」系列、「素描」系列與「仿古」系列等10個區塊,婉約細緻,也見磅礡氣勢。
藝術家董小蕙。
薄削短髮,灰色毛衣配圍巾,完全不施胭脂水粉的董小蕙,昨天親來展區解說。素樸真摯,人如其畫。她的史論家夫婿巴東先生,曾任職史博館展覽組長,知妻莫若夫,巴東先生已離開公職後,剪去爪葛,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展覽的幕後顧問,讓孜矻創作的太座畫家精髓,更被凸顯。
董小蕙是標準科班出身的俊彥,師大美術系畢業,承接台灣前輩老畫家印象派畫風啓蒙,對光影技法有一定的熟稔,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在摸索創作多年後,重返校園,到師大美術研究所進修,專注於「莊子思想與美學藝術關係」的探討,寫成《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一書,10年後又結合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再推出深度著作《莊子虛靜觀照精神下之寫生意義》,把莊子思維中的美學意涵與能量,深植內心,反饋畫作,讓塗寫創作之路,更增添內涵、厚度與個性。
老院子,對董小蕙來說,是創作題材選擇上的借題發揮,更是小題大作,但這個讓她婚後隨夫婿入住數十年的公家宿舍,代表著那一代遷徒來台、公職菁英身分的象徵,也是承接傳統孝道、婆媳和睦同院共處數十年的天倫回憶,更是近年都市規畫變遷、街廓改造的緬懷,鮮活切身的生活過往,讓她的創作有根,筆觸有情,而心緒之間,還有更多的時不我與,歲月無奈,以及情勢上的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就像她把立體靜物,壓縮成平面創作一樣,些許扭曲、變形與荒謬……,最後成畫,也成趣。
曾經大病一場,董小蕙自有對生命意涵的詮釋與眷戀,活著真好,每每在與時間賽跑的倉促急迫中,她憶舊,但不滯足,感傷,但不消沉。快速從大師致敬的仿效學習中,抽身告別,然後奔馳向前,因為她心知肚明,也念茲在茲,她的天份能量不只如此,還有她未竟的蛻變高地,正候等著她攀爬遠涉。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老院子.韶光.年華,董小蕙2017個展」。
不諱言從師執輩的傳授起步,寫生思索、仿古臨摹,到抽象實驗、黑白比對;不管是為了趕在搬離老院子前,留住更多晨昏夕曦,還是面對病魔弱體的倉促猙獰,她筆更勤,心更切,企圖心更強。從素描、水彩到油畫,從冊頁、畫本、單幅,對畫,到聯屏。當取名為《不捨晝夜》的6屏大尺幅創作,高掛在大展廳的整面高牆上,她氣喘吁吁,但功德圓滿,這是屬於她這個階段,創作上的大開大合,明抒心志之外,何嘗不是隱含著她對生命的吶喊、抗議與頑強應對?
董小蕙作品,一直保有女畫家的溫柔婉約本色,又是時代女使的拔尖超群意志;她接受了西方當代技巧邏輯,更吟詠在東方美學哲理情趣中,身為師大第三代傳承,經過史博館這次完整的展覽爬梳,董小蕙更清楚自己的強弱定位。
藝術的水很深,路很長,董小蕙絕不會滿足這些現況。她馬上要面對自己的再進階,不但要打破現狀,再造新蛻變,更要思量走出國門,在國際舞台上覓尋可能嶄露頭角的機會。
不卑不亢,卻也當仁不讓。
董小蕙6屏大尺幅創作。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