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簡秀枝專欄】蒙哥馬利集團看好台灣藝術活力,上海影像藝博會熱情招商會藏家

【簡秀枝專欄】蒙哥馬利集團看好台灣藝術活力,上海影像藝博會熱情招商會藏家

2017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場一景。(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提供) 台灣,成為國際藝博會集團「蒙哥馬利集團」(M…
2017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場一景。(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提供)
台灣,成為國際藝博會集團「蒙哥馬利集團」(Montgomery Group)鎖定的目標市場。目前在全世界擁有上海和舊金山的影像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Shanghai and San Francisco)、Art Central HK、Affordable Art Fair HK、印度藝博會(India Art Fair) 以及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的蒙哥馬利集團,與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的MCH集團,一樣舉足輕重,受到全球藝術產業界重視。
早在1986年,蒙哥馬利集團成立於英國倫敦, 迄今倫敦藝博會(Art Fairs London)一直在商業設計中心(Business Design Centre)舉辦,而當年還成立了壽命只有六年的洛杉磯藝博會(1986-1992)。而亞洲人耳熟能詳的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則於2011年被MCH集團併購,改組成為後來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HK)。
向台灣畫廊主和藏家遞出邀請函
7月8日晚間,來自英國倫敦總公司的影像藝博會(Photofairs)首席執行長史考特.格雷(Scott Gray)、集團展會總監喬治亞.格里菲斯(Georgia Griffiths)與貴賓主管田詩琪,一起拜會台北畫廊,並慎重其事地舉辦收藏家晚宴。
蒙哥馬利集團(Montgomery Group)來台舉辦藏家及畫廊晚宴。(簡秀枝提供)
蒙哥馬利集團(Montgomery Group)的Photofairs首席執行長史考特.格雷(Scott Gray),對於台灣藝術市場充滿期待,右為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簡秀枝提供)
即將於9月舉行的影像上海藝博會已經邁入第五年,擁有多家重量級國際畫廊的參與,但卻始終未見台灣畫廊,這亦成為格雷、格里菲斯與田詩琪,這趟台北之行,急於破冰的首要任務。而在餐宴中,他們更一一說明與分享上海影像藝博會五週年的諸多亮點,希望爭取更多台灣重要畫廊業者與收藏家共襄盛舉。格里菲斯也直接點名最期待邀請的台灣畫廊,包括其玟畫廊、亞紀畫廊、双方藝廊、大未來林舍畫廊、耿畫廊與TKG+等。
2018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海報。(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提供)
倍數成長的攝影藝術市場
格雷見證了中國攝影市場的迅速成長 ,他分析現在中國業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自2014年影像上海藝博會推出以來,見證和帶動了攝影藝術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並將攝影重新定位為可投資的藝術形式。影像上海藝博會在過去四屆博覽會中,累計接待超過十萬名藏家、專業人士和愛好者,成為發現新晉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絕佳平台,也匯聚了大師經典作品、大型裝置、移動影像和跨媒介作品。
據統計,在2014至2017年間,上海攝影展覽的數量增加了250%,多家大型攝影博物館和藝術中心在全國各地落成,大眾對於攝影媒介的興趣和專業性也顯著提升。影像上海藝博會見證了這些變化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影像上海藝博會的參展畫廊,將分布在核心(Main) 和平台(Platform)兩大區塊,前者是以專注於現當代攝影的國際頂尖畫廊為主,後者則主要是新興藝術家和國際新進畫廊。從知名的藝術大師,到活躍於國際攝影和前沿的藝術新星,超過百位的各年齡層優秀藝術家之力作,都將齊聚一堂。博覽會亦推出「在場」(Staged)、「洞見」(Insights)、「焦點」(Spotlight)和「對話」(Conversations)特展和公共內容區塊。
2017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場一景。(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提供)
2018年的影像上海藝博會將於9月21至23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這個盛會將匯集50家畫廊參與,兼具學術性和互動性的特展區塊和公眾項目,對攝影藝術及相關的雕塑、裝置、錄像作品,進行豐富多樣的呈現。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藝博會也獲得保時捷(Porsche)車商的活動贊助。
國際級畫廊精銳盡出
格雷也在席間說明,首次參展的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夾著在義大利聖吉米納諾、中國北京、古巴穆琳,以及哈瓦那廣設分館的資源優勢,將攜帶藝術家卡斯騰.霍勒(Carsten Höller)、漢斯.歐普.德貝克(Hans Op De Beeck)、莊輝以及喬瓦尼.歐祖拉(Giovanni Ozzola),參與今年盛會,備受矚目。另外,同為首次亮相的還有侯巴克畫廊(Thaddeus Ropac Gallery),其畫廊據點分布在奧地利薩爾斯堡、法國巴黎與英國倫敦,也將帶來攝影大師歐文.潘(Irving Penn)、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和瓦莉.艾絲波特(Valie Export)的精選作品於藝博會亮相。
漢斯.歐普.德·貝克(Hans Op De Beeck)2017年的作品《Room (9)》。(© 常青畫廊,上海影像藝博會提供)
而曾參加多屆影像上海藝博會的香格納畫廊(上海、北京、新加坡)和三影堂+3畫廊(北京、廈門),今年將呈現鳥頭、蔣鵬奕、邵文歡、張克純和趙仁輝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力作。另外,日本畫廊的參展也十分踴躍,例如art space AM(東京)、rin art association(高崎)、Taka Ishii Gallery(東京、紐約)等,並且在諸多畫廊的展位上,都能見到如木戶龍介(倫敦與紐約Christine Park畫廊),阿琦路迷(Aki Lumi)和奧諾黛拉.有機(Yuki Onodera)(上海Vanguard畫廊)、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北京see+畫廊)等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邵文歡2013至2018年的作品《Galaxy Box No》。(© 三影堂+3畫廊,上海影像藝博會提供)
香港刺點畫廊將推出蔣志「舊顏」系列中的新作品,以及蔣鵬奕的作品。佩斯畫廊(紐約、帕洛阿爾托、倫敦、巴黎、首爾、北京)將重點推出中國藝術家海波和洪浩。上海德玉堂畫廊推出楊泳梁的錄像新作,同時也將帶來著名跨媒介藝術家維克.穆尼斯(Vik Muniz)和哈維爾.馬汀(Javier Martin)的拼貼藝術作品。
洞見展區將重現未竟之展「物是人非」
至於備受觀眾歡迎的公眾項目「洞見」展區,特邀常駐上海和倫敦的策展人暨學者王宗孚(Victor Wang)策展。展覽將從記錄上海攝影展覽歷史的文獻中挖掘線索,從1999年未能公開展出的一次展覽「物是人非」出發。作為上海最早探索當代攝影的展覽之一,彼時「物是人非」一展邀請了15位中國藝術家,以探索攝影獨特的審美特質,挑戰當時所謂的「當代藝術」。這個展覽,見證了上海藝術圖景的轉折,當時的許多參展藝術家如今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拓展了上海的藝術生態。王宗孚根據1999年的歷史事件進行了全新策劃,當年參展的耿建翌、楊福東、胡介鳴、徐震、梁玥、陳曉雲和向利慶等藝術家的作品均將出現在「洞見」展覽中,與範西、陳哲、苗穎等新一代藝術家同台,帶來以圖像輸出方式為媒介的多樣的藝術創作。
本屆的「洞見」展區特邀常駐上海和倫敦的策展人暨和學者王宗孚(Victor Wang)策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提供)
向利慶2007年的作品《Press 1》。(© 香格納畫廊,上海影像藝博會提供)
展中的亮點作品,例如徐震的使用便簽紙打印等攝影混合媒介的特定場域裝置;胡介鳴的「明信片」系列,是以「中國名勝」明信片進行再創作的數位攝影作品,該系列根據明信片中的地點和視角進行重新拍攝,在景觀上覆蓋日常生活和記憶中的圖像,從而生成新的明信片;來自陳哲的作品複合了攝影、檔案圖像與文字的檔案櫃;楊福東的電影《竹林七賢》中的攝影劇照;藝術家苗穎的大型雕塑作品《內容覺醒》。
蒙哥馬利集團的大陣仗來台,將會在台灣掀起什麼樣的波瀾,值得密切觀察,而其中台灣藝術活力備受肯定,亦是不爭的事實!
茱莉.布萊克蒙(Julie Blackmon)2011年的作品《Airstream》。(© 希帕畫廊,上海影像藝博會提供)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