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鄭又嘉專欄】愛最大!請留藝術文化一片淨土

【鄭又嘉專欄】愛最大!請留藝術文化一片淨土

台灣也因為歷史上種種因緣際會,而注入了許多不同藝術文化的養分。請永遠記得,唯有愛才能使萬物孳生,請讓恐懼與仇恨止步,留給藝術文化一片淨土,就如同藝術文化幫助我們在心靈留下一片淨土一般。
「喜歡這個工作才會做,所有工作都一樣,不然再有本事也不會幹得太好。當然生活當中無法都盡如人意,有些人工作是為了謀生,沒有辦法,但是我們的社會在盡可能的範圍內,讓每個人都從事他樂於從事的事情,這樣社會才會變得更好。當然社會不完美,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必然存在被迫做某些事情的可能。當博物館館長這個工作很辛苦的,不分白晝黑夜,也沒有休假、上班之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館長許傑接受筆者訪問時如此說道。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館外一景。(©LPS.1)
月前參加了一場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這些來自歐美日韓各著名博物館、美術館的館長們輪番闡述其博物館、美術館的經營與發展,內容包括如何想方設法讓館藏的藝術品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融入民眾的生活,吸引他們來參觀,或者是如何改建強化展館建築與展示空間的安全性以保護文物收藏,亦或是將館藏的圖片與數位資料大量上線提供全世界藝術愛好者免費使用,或者是運用高科技媒介提供觀眾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發現這些博物館館長與隨同前來的亞洲藝術部負責人或研究員、策展人絕大多數出身自深厚藝術史與考古訓練背景、不僅對所經營管理的博物館、美術館所收藏之藝術的內涵了解甚深,策展經驗豐富,並且都是從基層做起、甚至歷任與其專業相關的各個重要博物館、美術館,資歷豐厚而紮實,所言所行都是回歸藝術和博物館專業,都是實踐後的成果與心得。從其漫長的學經歷、發表的內容和面對面時充滿喜悅的言談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對這些藝術文化的熱愛,以及因為非常喜愛這些藝術文化而樂於且想方設法地要與所有人分享,並且願意投身其中一輩子。真的如同許傑所說,就是因為這分熱愛,才能將博物館、美術館的工作做得好。不只筆者擁有如此感受,一位主辦方的部門負責人也同筆者說道,她聽了發表之後真的很感動,覺得他們做得真是很好,真的讓藝術文化就是生活。
宋(西元960-1279)宋人《江帆山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而日前去拜訪一位收藏中國藝術文物長達30年時間的收藏家,為人謙和樸實,完全沒有架子,不委託員工而是親自為我們開門、泡茶,當我們是朋友,非常有老一輩藏家的風範,其位在企業大樓中的文教基金會簡直如同私人美術館一般,由於收藏開始得早且時間漫長,除了瓷器收得少,文房雜項、家具、書畫、甚至碑拓和古籍善本都有,不可不謂庋藏豐富,寶藏滿室。餐敘時更是對其所熱愛且較少企業藏家觸及的盆景藝術侃侃而談,其藝術經紀顧問提到藏家經常低調贊助許多藝術家以及針對社會大眾開放、於公家博物館展出的大型書畫展覽,儘管遭遇市場大幅調整、景氣低迷時刻,遇到喜歡的藝術品仍會出手購藏,並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筆者經常在呼籲的,不要鼓勵以投資、投機心態去購買藝術品,而是要培養真正的藝術人口,因為真正的藝術人口基於對藝術的熱愛,不管市場情況如何,終身都會持續不斷地收藏,便能成為支撐市場最堅實的基礎和力量,並且能夠愛屋及烏地贊助、支持藝術的發展。
一位心地善良、慷慨大方、人緣極佳、曾旅居美國多年、亦曾在拍賣公司擔任專家的青壯輩古董商曾經感嘆道,現在買古董字畫的人都不愛東西,不像他剛開始接觸時是喜愛到廢寢忘食地鑽研個不停,不把東西搞清楚,不罷休。這樣的熱愛果真成就其在國際拍賣場上的清代官窯專拍,並且獲得好成績,如今更擔任美國芝加哥一新成立的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轉換跑道,繼續燃燒他對藝術的熱情。而一位藏家在將近20年前接手一家藝術雜誌社,提出一句口號作為經營的核心價值,那就是「We share our love of art with you.」,將近20年過去,已成長為擁有兩岸共六本雜誌、一網媒並發行叢書的藝術家庭,如今在時代腳步改變且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依然維持經營,依舊充滿對藝術領域的大小事保持關懷的熱情,實屬不易。
唐(西元618-907)《三彩馬球仕女俑》。(©國立故宮博物院)
多年前在國外修習包括印度、伊斯蘭、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藝術時,這些因為喜愛藝術而來自歐、美、日、韓、港、台、新加坡、以色列、伊朗、印度等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們匯聚一堂,一同作伴探索著不同的藝術文化,同時也承受著不同的文化衝擊,相互成為自己藝術文化的代言人,視野開闊,趣味橫生。大家在美的感動下,不分彼此,學成之後各自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繼續讓這些藝術文化發光發熱,其中一位從美國大學數學系教授退休的以色列老奶奶同學竟返回以色列大學教授中國藝術史,可謂是意外驚喜。藝術品或因戰爭、貿易、掠奪、考古探險等各種因素離開其原生地,而在他處受到保存、研究、傳承與發揚,之後又將其光輝再次送回了文化母國或至異域持續閃耀。宏觀來看,如此妙不可言的因緣流轉,何嘗不是全人類出於對於藝術文化的大愛、不分彼此的共同守護著人類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貴結果。
宋(西元960-1279)黃庭堅《七言詩(花氣薰人帖)》。(©國立故宮博物院)
蕞爾小島如台灣,也因為歷史上種種因緣際會,而注入了許多不同藝術文化的養分,每一種養分都是無盡寶貴的資產,都值得好好珍惜與養護,千萬別因為與藝術文化無關的恐懼與仇恨而來的錯誤投射,將之視為負債,欲改造或抹去而後快。如此搞錯對象,恐懼與仇恨不僅無法消失,反而是深深地傷害了自己,也因此未能善盡為全人類守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責任與使命,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罪人。請永遠記得,唯有愛才能使萬物孳生,請讓恐懼與仇恨止步,留給藝術文化一片淨土,就如同藝術文化幫助我們在心靈留下一片淨土一般。
鄭又嘉( 5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