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富閔 (台灣小說家、編劇、散文作家)
短短五年,家裡冒出了三個小朋友,立即地改變了原先的家庭結構,而我也從一個家中的小兒子,變成了姪子口中的小叔叔。「小叔叔你什麼時候回來?」、「小叔叔我們來說一個故事」、「小叔叔你明天會在嗎?」這些問句都來得又快又急,還沒想著怎麼回答,另一個問句又飛了過來。客廳總是鬧哄哄的。
家庭是我寫作一以貫之的題材,如今生活場景已經換幕,身分轉變,心態也跟著變了。比較驚喜的是,發現我的閱讀與寫作的焦點也跟著位移。感覺家中的三個小孩子正跑在我的前面,而我得趕緊跟上前去。我以為我是擔心他們跑得太遠,這才發現,他們是要帶我去看看不同的風光。
大姪子是個男孩,他要五歲。記得出生那天是五月四日。我在心中想著家裡來了一個五四寶寶。這一天可是現代文學的大日子。他出生的時候,我的母親、他的阿嬤剛剛結束一個療程,病氣一掃而空。他的名字有個筌字,筌是好字,充滿了向心力,讓大家緊緊靠在一起。
老二是個妹妹,她要出生的前一日,我剛好回台南,晚上一家如常在客廳聚會,歡笑聲不停,沒想到隔天睡醒,就聽說妹妹來了,比預期的早。不知是否媽媽肚子外面的世界特別吸引人,妹妹才急著要來跟我們見面。而她果然笑面神,非常得人疼。
老三的農曆生日剛好是天公生。那時我的手機已經塞滿老大老二的照片,困惑怎麼分類,偏偏他們每天都在長大,放大,每一天都不一樣,衣服很快穿不下。滿月、收涎,周歲,一個剛剛走完七坐八爬的程序,另一個又跟了上來。我常看著楊老三發呆,好幾次想不出他的名字,卻又忍不住笑出來,一切變化太快,心底喊著歡迎你啊小帥哥。
有時看到哥哥忙得暈頭轉向,我在旁邊幫不上忙,而我可以做的很有限,僅能將老家房間清空,改造成為孩子的遊戲間,再將囤積的書斷捨離,轉向採購小孩需要的讀物。我正在搭建一間兒童的閱覽室,唯一的能力就是說故事。
故事題材來自生活的大小發現,有時是我自己靈機一動,看到水族箱就講一個「曾祖母住貝殼」的故事;有時是姪子點歌點戲,他們天馬行空的題目讓我措手不及,比如「獅子坐火車」、比如「酪梨的肚子」。最近則是發明了一個叫做「i-pad鬼是愛哭鬼」的互動遊戲。我常說了上一句忘了下一句,可是大家玩得很開心。
偶爾也有看繪本說故事的時間。《我的手》是最近愛不釋手的一本小書。或許一直以來,我對文學的理解都是希望打破邊界,盡可能跨出去,加上我對文字、語言與圖像的喜好,學著跟著小朋友一本看過一本,是補課,也是新生,整個人神清氣爽。關於文學的種種,一切都從根本起了變化。
閱讀《我的手》與《我的腳》,第一時間,我想到要去翻字典,看看手部與足部的漢字有什麼?手可以拿來做什麼呢?
這個提問不分年齡,坐在一旁的阿嬤也想著接話。阿嬤說,手要拿來煮飯。叔叔說,手要拿來寫作。《我的手》與《我的腳》從身體出發,引發一連串的奇思幻想,不僅啟動了對於生活的一百種可能,這樣一本互動性強,而且趣味性飽滿的讀物,跟著內頁中英對照的讀法是一種,我則會補上台語。這樣一來一往,簡簡單單,一個詞彙,就可以變出好多故事。
比如我說手也可以拿來拜拜,我們立刻跑到神明廳,機會教育,把心中的話說給祖先聽;比如腳可以拿來爬樓梯,我們就一起去數樓梯,然後想起小時候,哥哥和我都在樓梯間排積木,那時上下樓的阿公很貼心,深怕踢倒了我們的傑作,幾乎是踮著腳尖繞過去。
這一座屋齡已經四十年的老家,來來去去了許多人,哥哥和我的童年,加上三個孩子的童年,一個童年接著一個童年,層層疊疊。家屋空間一直是我的寫作的主場景,曾經它是一座殘酷劇場,寫著許多心力交瘁的事,如今它是繪本的一頁,鬧哄哄的一座客廳,分不清誰是大人,誰是小孩,人氣極旺。
而我的手──正要翻到繪本的下一頁,下一頁的下一頁。
本文作者 楊富閔
臺南大內人,目前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喜歡酪梨牛奶與老舊報刊。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故事書》、《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與《合境平安》。作品曾改編為電視劇、電影、漫畫、繪本與歌劇。
推薦閱讀
你的手,可以做到哪些事情呢?
一本帶孩子認識身體、累積詞彙、啟發想像的知識書
● 透過 120 個生活裡常見的動作,暸解手的各種妙用
● 中英雙語對照,學習如何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日常行為
人類之所以和其他動物不一樣,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就在於能夠靈活地運用雙手。
從起床的那一刻起,掀開棉被、按掉鬧鐘、打呵欠、揉眼睛⋯⋯這些事都需要用到手才能辦得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天都少不了「手」的參與。
書中共有 128 頁,呈現各式各樣與手有關的動作。 比如與生活自理或打扮有關的,如穿衣服、梳頭髮、塗指甲油;與表達和溝通有關的,如比數字、擊掌、握手;與創造及生產有關的,如畫畫、編織毛線、揉麵包、種植;還有和運動及遊戲有關的,如游泳、拔河、玩撲克牌等。
幼兒的手部功能發展,與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他們透過各種實際操作的過程,不斷增進自己的動作技巧,進而能夠完成漸趨複雜的任務。 這本書既是一本關於手的小小百科,也是人類探索這個世界的里程碑。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與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及腦部發展密切相關,都是他們不斷學習與成長的證明。
一起翻開這本書,看看我們的手,究竟可以做到哪些神奇的事情吧!
你的腳,可以做到哪些事情呢?
一本帶孩子認識身體、累積詞彙、啟發想像的知識書
- 透過 120 個動作與事件,認識雙腳能做到還有會發生的事情
- 中英雙語對照,學習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日常行為
人類的「腳」具有非常精密複雜的構造,它能做到的功能,實在令人歎為觀止,而且全世界沒有任何生物的足部,和人類擁有相同的構造!據傳文藝復興時代大師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都曾說過——「足部是藝術的精品與工程學的傑作」。
我們是少數具有雙足步行能力的哺乳動物,連「行走」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歷史都已經超過數十萬年,透過漫長的演化機制,讓人類能夠透過各種感官去學習身體的控制與平衡,甚至完成許多困難的任務,像是跨步、彈跳、旋轉、跳舞。
你是不是突然對平時視為理所當然的「雙腳」另眼相看了呢?
這本書共有 128 頁,呈現各式各樣與腳有關的動作,或是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與生活或穿著有關的,如搔癢、按摩、穿襪、穿鞋;與移動或體能有關的,如小跑步、跳躍、保持平衡;與運動、表演及遊戲有關的,如跳繩、空手道、芭雷舞、潛水;還有和受傷或意外有關的,如絆倒、骨折等。
身體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鼓勵孩子從不同的面向來認識雙腳,嘗試多元的大肢體活動來探索這個世界,並累積學習與生活經驗。
一起翻開這本書,看看我們的腳,究竟可以做到哪些厲害的事情吧!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