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看我大展身手做展覽】小秘密大發現——小小策展人的五場實務體驗

【專欄│看我大展身手做展覽】小秘密大發現——小小策展人的五場實務體驗

從心情地標、身體城市到秘密島嶼,從玩具故事到展覽企劃、展示設計與教育推廣,這九個主題工作坊是一場從孩子探索、創作到策展的完整旅程,展場中每一件作品、每一個設計細節,都是他們的心意與創造力的結晶。

2020年啟動兒童策展計劃之初,一直苦惱於到底要用什麼簡單有力的主題作為計劃名稱,因為在最初的版本中與後來長期合作這個計劃的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徐世賢Nic,討論展覽製作的流程就好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從眼睛的觀察,到腦的歸納分析,再透過雙手去打造出來,而有了「大展身手做展覽」具有鼓勵又有行動號招的計劃名稱。

而一路與不同機構合作的過程中,引導及鼓勵孩子們「大展身手」的方式也有了多樣化的嘗試,今年(2025年)與國家兒童未來館籌備處的合作是目前為止最大規模也最為完整的一次。

這座即將為全世界最大的兒童博物館,坐落於新板特區的特專三,目前仍為一片停車場,預計於2030年落成。對於目前6-12歲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由兒童變成青少年的成長階段,這片停車場的地景面貌也將逐步改變。對於目前生活圈仍極為有限的孩子們來說,地景緩慢而持續的變化,對他們來說也許無感,但當感知的開關被打開時,他們的想像將填滿在這片目前還空白的地景之上。因此我們以 「咦?這裡有了一個新的☐☐☐—兒童藝術創作&策展工作坊」作為貫穿這14場工作坊的主題,並考量6-12歲學童有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由6-10歲學童擔任「小小藝術家」,10-12歲的「小小策展人」與8-12歲的「小小設計師」共同組成「策展團隊」,共135位孩子「玩真的」,打造出屬於他們的展覽。


從小小藝術家到小小策展人

這個計劃在 2025 年 6 月至 8 月間,分為「兒童藝術創作工作坊」與「兒童策展工作坊」,舉辦了9個主題課程,共14場工作坊。
第一階段(6–7 月) 是針對 6–10 歲的「小小藝術家」藝術創作工作坊,讓孩子用身體、感覺與想像,在藝術家講師的引導下,以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抽象感受,並把對國家兒童未來館的想像轉化為可見的形狀。
第二階段(7–8 月) 則交給 8–12 歲的「小小策展人」與「小小設計師」,邀請他們以小小藝術家的創作為策展對象,學習如何將作品組織、轉譯成展覽,並規劃展場設計與觀眾互動。

從「我創造什麼」到「我要怎麼讓表達想法」,兩個系列就像一場接力賽——小小藝術家種下的靈感種子,由小小策展人細心澆灌,最後在展覽中一起發芽。


如果說 6–7 月的兒童藝術創作工作坊,是讓 6–10 歲的孩子以「小小藝術家」的身份,用眼睛、雙手與感覺探索世界,並將作品化為對國家兒童未來館的想像;那麼 7–8 月的兒童策展工作坊,則是把這些創作交到 8–12 歲孩子手中,邀請他們成為「小小策展人」。

當孩子進入 8–12 歲階段,他們已經具備更成熟的邏輯思維與組織能力,也更能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在這裡,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創作,而是要思考作品如何被看見、故事如何被整理、展覽又該如何與觀眾互動。從前一階段累積的情感與創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策展行動,兩個系列工作坊就像一場接力賽——小小藝術家種下的靈感種子,由小小策展人細心澆灌,最終在展覽中一起發芽。

5. 「我」的說明牌:謝佳瑜 | 從好奇到研究

策展的第一步,是找到故事。

從展覽中認識說明牌與展台

謝佳瑜從「玩具」出發,帶孩子回顧玩具的歷史、材質與造型,並尋找共同經驗。孩子們創作自己的「玩具故事」,學習如何從好奇心出發,觀察、整理與研究,為展覽找出主題。

一起為我們心愛的玩具,說出他們背後的故事

6. 「我」變成了展台:吳依宣 | 從詮釋到展示

吳依宣帶孩子了解展台的功能與歷史,讓他們意識到展台會影響觀眾的觀看方式。延續前一場的玩具主題,他們思考展品的最佳高度與呈現方法,並動手製作展台模型。

從古典到現代,原來展台也有歷史

7. 展覽企劃 :小秘密大發現 |從作品到說一場「展覽」故事

為期三天的工作坊中,孩子們化身為「策展人」體驗展覽企劃:如何從概念發想到建立展覽架構。這群10–12歲的「小小策展人」以6–10歲小小藝術家在藝術創作課程中的所創作的作品為核心展品,討論觀眾是誰、展覽要怎麼命名、要呈現什麼故事,以及該如何安排展覽內容。經過討論與投票,他們將展覽命名為 「小秘密大發現」,並寫下了自己的策展論述:

試著用不同身份,思考如何一起打造一場展覽

我們這個展覽的名稱是「小秘密大發現」。「小」代表小朋友、小小藝術家。「秘密」代表秘密基地、小朋友們的心聲和他們創作的藝術作品。「大」代表所有來參觀的民眾,「發現」代表學習、探索,以及理解小朋友們的心情。

我們試著以兒童視角出發來策劃展覽,展現學習策展後的成果。我們想邀請6–12歲的小朋友來看展,因為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們也想邀請小朋友們的家長,這樣他們可以更加了解小朋友的心情。當然我們也想邀請所有人來參觀這個展覽,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希望這裡的小秘密能夠,讓每個人都有大發現。

化身策展人,觀察小小藝術家的作品

在他們的構想裡,展覽將由三座島嶼組成,起點都從國家兒童未來館出發——因為這裡是屬於小朋友的天地。觀眾可以沿著「快樂路」前往夢幻之境的小鬼當家島;走上「奇妙路」來到充滿驚喜的三空四寶島(但要小心火山爆發!);或者順著「幸福路」抵達擁有安心家園的 歡樂舞台島。

化身策展人,聆聽展覽中不同關係人的觀點

最後,他們在展覽介紹中幽默地提醒觀眾:「當你看完這些作品時,你覺得是大人做的嗎?錯!這些都是6–8歲的小朋友創作的!而我們策展團隊則是一群9–12歲的小朋友,希望你們會喜歡這個展覽,也歡迎你們分享這個展覽給更多人。」

歸納分析,我們的展覽逐漸成形
動筆撰寫策展論述

8. 展示設計: 在空間中用色彩、圖像藏著我們的秘密

展示設計課分為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兩部分:平面設計課中,在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徐世賢的帶領下,孩子們決定以藍、綠、白作為展覽主視覺的色彩計劃,藉此呼應小小藝術家作品中貼近自然環境的氛圍——藍像天空與水、綠像草木、白則像雲和光。他們說:「這樣的顏色,會讓觀眾一進來就覺得很舒服。」而最後票選出的主視覺海報,可以看見小小設計師們如何以圖像詮釋展題「小秘密大發現」。你在主視覺中發現了幾個秘密呢?

策展人也要思考展品和空間如何配置喔!

在空間設計課中,則由經驗豐富的捌貳創意的設計總監陳逸帆,帶領孩子們思考展覽的故事應該如何被觀眾「逛」出來。

由於願景館內已有以國家兒童未來館的介紹為主題的展覽,因此他們設定了自己的展覽是象徵來到國家兒童未來館後,觀眾會帶著三種不同的心情前往三座想像的秘密島嶼,因此在動線與空間安排上,也刻意讓觀眾能從同一個起點出發,走上不同的心情之路,發現不同的情緒森林。為了更直觀地呈現這個構想,他們實際動手製作展場模型,將色彩、動線與展品位置一一標示出來,讓空間設計從概念落實到可視化成果。

猜一猜哪一個是得票最高的主視覺

9. 教育推廣: 從觀眾需求出發

在最後一場教育推廣課中,孩子們換位思考,從「觀眾需求」的角度重新檢視展覽。討論過程中,他們設計了與展覽主題呼應的體驗區,規劃了適合不同年齡觀眾的教育活動,也細心思考到如何讓展覽摺頁能更切合展覽主題並讓觀眾想要保留的呈現方式,甚至還自己錄製了語音導覽。錄音時,有孩子認真到一遍遍重錄,只為了讓聲音聽起來更清楚、語氣更親切。他們開始意識到,展覽不只是展品的陳列,還包括讓觀眾願意走進來、停下來、參與進去的各種方法。

原來教育推廣有不同類型的呈現方式
語音導覽錄製初體驗!

小秘密,大發現

從心情地標、身體城市到秘密島嶼,從玩具故事到展覽企劃、展示設計與教育推廣,這九個主題工作坊是一場從孩子探索、創作到策展的完整旅程,展場中每一件作品、每一個設計細節,都是他們的心意與創造力的結晶。

小小設計師以展場模型呈現他們的設計想法

我們誠摯邀請大家,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小秘密大發現」成果展,展期 9 月 20 日至 9 月 28 日,於國家兒童未來館展出。展期週末,更有「小小導覽員」帶你聽聽創作背後的故事。或許,你也會在這裡發現,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其實正是孩子最真摯的觀察與回應。歡迎你帶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情,一起來發現這些藏在小小作品中的大大驚喜。

快來成果展中看看我們為觀眾設計的有趣體驗區!
胡忻儀( 15篇 )

均勻製作總監/「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發起人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2017 年 7 月成立均勻製作,以展覽製作轉譯藝術與文史,貼近日常生活,致力於每個專案中實踐恰到好處的創意。透過對展覽製作的實踐與藝術教育研究,持續探索及推廣「展覽識讀」概念,並於2020 年發起「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