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61|跟著鐵熊學習的日誌,汽車篇(下)——汽車文化與兒童世界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61|跟著鐵熊學習的日誌,汽車篇(下)——汽車文化與兒童世界

我在理解這些心意的背後,是充滿「人味」:因為大眾運輸實現了人類交通正義的可能,我們從馬車的時代,進入巴士/鐵路/城際交通的時代。交通工具等技術的來到,人類就像是有了翅膀,去到更遠的地方

汽車文化與兒童世界

江戶時代後期,也就是上述錦繪出現時代,因為印刷技術的進步,面向兒童的出版物,也跟著越來越多。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幾種兒童出版品,一種是被稱為「玩具繪(おもちゃ絵)」的單張印刷品。

如果從現代的概念來說,那應該可以算是最早的「桌遊」了吧!當時有哪些「玩具繪」呢?例如說是「双六」(すごろく)。

双六的遊戲概念,現在在繪本裡也常常會出現,有點像是大富翁的冒險棋盤(有時候還會被做在蝴蝶頁)。在江戶到明治時代,「双六」常被製作成兒童娛樂或教育工具,例如主題可以是「世界旅行」、「歷史人物」、「現代交通工具」等等。在遊戲過程中,寓教於樂,經歷一場冒險旅行之後,就一併認識到這些新型交通工具有趣的知識了。完全是一種「新時代」教學洗禮。

相|《電車双六》。畫面上是大正時期流行的路面電車與汽車。遊戲前進的格子,是許多可以朗朗上口的片假名,應該是當時陸續出現的外來語。一方面熟悉新型交通工具,一方面可以讓小孩一邊玩、一邊記憶外來語的口訣吧!
相|《夢之國的交通工具双六》(ゆめの国のりもの双六)。這張出版時間比較晚了,已經是戰後的事了。小朋友們早就脫離了新型交通工具的認知學習,開始走向未來世界交通工具的想像:從飛行汽車、宇宙飛船、潛水艇、直升機、氣球、火箭,甚至像 UFO 的圓盤。畫師新井五郎,常常為孩子們繪製科學冒險題材的插畫。
相|其他關於「旅行」與「動物想像」的双六也相當有趣!

在展場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交通主題的繪本如何大量進入兒童的閱讀世界:現場展示了大量的「教科書」內容,說到明治中期,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引入,孩子們會透過教科書的教材去接觸到交通工具。這些認識也因此促進了繪本描繪交通工具主題:

「在 1910 年代,以交通工具為題材的繪本主要是描繪『電車和鐵道』。

到了 1920 年代,『汽車』的介紹逐漸被納入繪本。

而在 1930 年代,以『汽車』為主題的交通工具繪本,大量增加。

同時,原本是橫向開本的繪本,也在這一時期改為縱向開本,使繪本更加貼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相|《交通工具大集合》(乗り物づくし。作者田中良,出版田中久榮堂。1925年出版)左邊描繪了電車與孩子的日常,右頁充滿速度感(又或說是冒險的感覺?)

「人」所在之處,變成了「文化」

身邊喜歡交通工具的孩子們,時常有著各種可愛之處:在學習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充滿挫折與困難,但是大家卻又非常容易辨別汽機車、火車、飛機的「臉」。

我在理解這些心意的背後,是充滿「人味」:因為大眾運輸實現了人類交通正義的可能,我們從馬車的時代,進入巴士/鐵路/城際交通的時代。交通工具等技術的來到,人類就像是有了翅膀,去到更遠的地方。

在豐田汽車博物館有著這樣的特色,技術的進步,令世界有所改變。但在分享技術所帶來的感動時,並沒忘記一件事——人所在的地方,變成了文化。

文資展示,發生了人與人溝通的可能。喜歡圖像的人、交換汽車題材郵票的人、馬口鐵小玩具。又或是音樂、電影、文學、動漫,在關注汽車的同時,同時也關注不同文化語言需求的人,這個「移動的夢想」,才有可能持續走下去。

相|我真不相信自己會在「汽車博物館」中,讀到那麼多「繪本」和繪本知識。喜出望外!
川井深一( 63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