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twenty-four-seven),意指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是英語世界裡用來描述每天不停循環的慣用語。你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每一天都在反覆進行?在這些「反覆」的日子裡,我們不知不覺地長大了,時間也在慢慢「堆疊」出我們的模樣。
其實,藝術創作也是這麼一回事!

在藝術創作的世界裡,「反覆」意味著將相同的質感、形狀或色彩重複運用,「堆疊」則是在不同元素的層層疊加中產生新的變化。對藝術家而言,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實驗,在這樣的反覆循環中,慢慢累積出獨特的創作風格。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即日起推出全新兒童藝術教育展「24/7:::創作中的反覆與堆疊」,邀請大、小觀眾以年度關鍵字「#換個角度看」,親身體驗藝術創作的新方式。

國美館表示,邀請觀眾們回歸展覽體驗初心,共同思考「展覽體驗從哪裡開始?」、「我們可以怎麼看?」探索觀展的起點與方法。從兒童藝術教育展展示出入口開始,請造訪的觀眾自行選擇「爬斜坡、沿著曲線走,還是鑽地洞?」3種不同進入展場的方式,感受展覽的體驗在看見作品前就已經發生,創造不同的參觀路徑,以不同的角度認識藝術創作。

本次參展創作,邀請當代藝術家石孟鑫、莊惠琳、何彥諺以全新創作,回應國美館典藏前輩藝術家廖修平、張永村、廖繼春作品,並以「創作中」為策展命題,讓觀眾對於藝術家產製作品過程充滿想像,藉由「反覆」與「堆疊」塑造創作的敘事,從創作中的質感、形狀、顏色為主題,五感與思覺為體驗,讓親子觀眾化身為創作者「從動手到動腦」參與藝術家創作的歷程。

其中,石孟鑫作品〈波浪拼圖〉,透過12組波浪造形的移動模組,與廖修平老師〈季節系列I〉版畫作品對話,觀眾可親自體驗波浪小車,重新組構屬於自己的海浪樣貌。


莊惠琳的《細胞城市》系列作品將現代科技中的顯微視角與城市景觀融合,透過幾何形狀轉化為有機細胞的形象,表現微觀世界中的城市景觀回應張永村老師《文明的躍昇》系列作品。


何彥諺〈畫家與釣客〉藉由空間裝置、雕塑和錄像投影,表現藝術創作中的內在世界,以「釣客」和「畫家」象徵等待與放空的時刻,並提取廖繼春老師〈淡⽔遠眺〉中的顏色、筆觸和景物元素,呈現重複而平靜的動態觀察過程。

展覽期間規劃了不同的教育推廣活動,包含自5月起先行推出的「星期三,來兒藝與藝術家相遇吧!」系列活動,邀請本次參展當代藝術家於兒藝基地,結合互動體驗空間教具與創作者身分,帶領大小觀眾深入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

10月起將推出臺灣台語導覽體驗「鬥陣,做伙(一起,一起)」,邀請家庭、親子觀眾運用臺灣台語語言學習字卡,關注於隱藏在展覽的「關鍵字」,以邊走邊看、共學共賞的方式,享受輕鬆趣味的導覽體驗。

本展即日起至115年8月9日於臺灣兒童藝術基地教育展示空間展出,免預約自由參觀,歡迎大、小觀眾一起造訪臺灣兒童藝術基地,探索全新的觀展體驗。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24/7:::創作中的反覆與堆疊」兒童藝術教育展
- 展覽時間:2025年9月6日至2026年8月9日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教育展示空間(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 展覽介紹區有提供相關學習單等資料可下載使用
延伸閱讀
【專題|跟孩子一起暢玩美術館!】03.面對未知、接受不一樣的勇氣!來國美館兒童藝術基地五感探險~
【專題|跟孩子一起暢玩美術館!】02.With kids! 跟孩子一起看展的聲音精靈–國美館「你看!?」教育展語音導覽幕後分享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