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過童書裡的頑童嗎?
說到頑童,你會想起什麼角色?
話說回來,到底什麼是頑童?
「頑童」給人的第一印象,約莫就是調皮搗蛋、喜歡惡作劇吧?字典裡對頑童的定義則是:「頑皮的孩子。」
聽起來還是有些不著邊際。
以下從我的角度,列舉幾位童書裡的「頑童」,來探討頑童的形象和意義。
頑童小點名
我們先來看看幾位具有「神力」的頑童:
孫悟空的形象,或許是華人腦海中最鮮明的頑童。雖然年紀一把(不可考),卻永遠是個孩子心性,成功跨越古今,成為童書中歷久彌新的天王主角。桀驁不馴、我行我素,到處惹麻煩的悟空,某方面來說簡直就是個惡童;然而他卻又機智多巧,忠義勇敢,一路保護師父,斬妖除魔,是個大英雄。
《湯姆歷險記》(1876)中的湯姆亦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頑童。湯姆鬼點子多,膽子大、貪玩、愛偷懶,卻天性樂觀、擁有勇氣和機智的反應,為正義挺身而出,保護弱小,還意外打敗了可怕的惡徒。
《木偶奇遇記》(1883)的皮諾丘可能是早期兒童文學中「很不乖」的資深頑童。一再說謊、貪玩、逃學逃家、把自己陷入麻煩中……說穿了還是好逸惡勞、偷懶招來了諸多的災難。
拒絕長大的《彼得潘》(1904),也和孫悟空一樣具有神通、有時高傲蠻橫,而且還有嚴重的戀母情結,卻永遠保持熱情和童心又勇敢無畏,對抗邪惡的虎克船長。
《長襪皮皮》(1945)中的皮皮,以自己決定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童年,不上學也不需要成人看護,看似蠻橫,卻又充滿正義感,同時還有高度的幽默感和創意,成為其他小朋友的偶像。
讓我們把視野放到更晚近的年代,並將深受孩子喜愛的漫畫也列入觀察。
漫畫《櫻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哆啦A夢》裡的大雄,並沒有做甚麼太過出格的壞事,也不惡作劇搗蛋,卻真實的表現了人就是會想偷懶、動小聰明走捷徑的本性,是屬於比較「溫和」的頑童,編織出許多日常生活裡的趣味故事。
繪本《包姆與凱羅》中無厘頭,擅長把每個地方都變成災難現場、貪吃貪玩,還會在水裡放屁的青蛙凱羅,讓人覺得可愛、好笑。卻又免讓人擔憂擔憂,裡要是有個這樣的孩子,不知道爸媽會有多傷腦筋啊。
《小修與沃特》裡的沃特,一樣貪吃、愛偷懶,卻經常弄巧成拙,也因此惹了許多麻煩。
另外還有跨越世代,至今仍持續出版續作的暢銷童書《佐羅力》,主角經常想偷懶、靠走捷徑得到成功,甚至有小偷小騙的行為。然而個性單純善良,往往白忙一場又「不小心」幫助了別人,令人發噱,成了另類英雄。
頑童問題多?
從以上這些「頑童」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或多或少具有下列幾種特質:懶惰、動歪腦筋/小聰明、貪玩、沒規矩、胡鬧、惡作劇、不長眼……
其中愛偷懶,動小聰明的佔了不小的比例;違反規矩、鑽漏洞、惹麻煩也不少;行為更激烈的,可能會說謊、惡整別人、逃學、和父母師長起衝突……若具有這些行為,往往讓「頑童」染上負面色彩。
儘管如此,前述這些頑童角色,卻都是列入名人堂的搖滾巨星。為什麼會這樣呢?在不同的時代中,總有新的頑童會不斷在童書裡被創造出來,又深受讀者喜愛呢?難道不怕讀者「學壞」嗎?
先說結論:頑童是童書裡重要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存在。
至於原因,我們下一回續聊。
延伸閱讀
【專欄│郵進繪本世界】郵票上的林格倫:長襪皮皮、小淘氣艾米爾
兒童文學博士。現專職童書創作,偶兼評論、賞析與導讀。
覺得文本就像料理,而好的料理更形成了一個充滿奧秘的小宇宙。嘗試結合創作與理論中的理性與感性,分析文本中各種食材與手法間的微妙關係,探索各種滋味的可能性。曾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長期撰寫書評與年度觀察報告。創作代表著作為《妖怪新聞社》系列3冊(巴巴文化)。其餘作品散見兒童報紙與刊物。曾獲:九歌年度童話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藝評台評論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