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千古名篇。距離王羲之書寫這篇天下第一行書的一千六百五十九
年後,台灣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用收藏,用展覽,用論壇,體現了當代雅集的收藏情懷。
民國一○一年,歲在壬辰⋯⋯。清翫雅集廿周年慶收藏展,在千呼萬喚下於10月開幕,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310件精品,件件精美張張心醉,譜出了清翫雅集的收藏傳奇。蘭亭集序裡的少長咸集,清翫雅集的藏家亦是少長咸集,傳承接棒。聲若洪鐘的創會理事長蔡一鳴今年85歲,他是第一棒的起跑者,如今傳至第十屆理事長潘文華。這二十年間,清翫雅集成員以自身收藏的態度與成果,贏得收藏圈的一致欽服。今年的二十歲生日大展,他們將收藏精品分享眾人,足以極收藏之樂。
此次清翫盛會,適逢華人收藏家大會於台北舉行,更讓與會的海內外收藏家一同品酩清翫
藏品的醇厚,足堪記載於收藏史頁。

1995

人大委員長喬石也蒞臨參展。當時部分展品赴京,還是會員自掏腰包買機票,親自抱著心愛藏品一路護送到北京。
1998


燊購下轉贈中國,也傳下佳話。銅馬首也曾是清翫會兄藏品,此為清翫在鴻禧美術館展出時,駱錦明、馬志玲與周義雄(由左至右)合影。
2000


2009

2012



代藝術收藏。這五位新血的收藏,加上老會員的油畫藏品,使得本次清翫大展的油畫類展品,成為最吸睛的展場
之一。圖為油畫項目召集人施俊兆,於展場內介紹王沂東油畫《喜轎》。(攝影/陳永錚)
當代風流
清翫雅集,從二十年前創會理事長蔡一鳴的「樂山堂」收藏,到現任理事長潘文華的「華酈館」收藏,總共37位的清翫會員,他們或有不同的堂號,各有所長的藝術品味,這37位大收藏家的不同譜系收藏,集結起來,就是用收藏書寫歷史。「清翫雅集廿周年慶收藏展」,打造了後人難以企及的收藏神話。

從蔡一鳴最早開始收藏的第一件瓷器,到潘文華近年購藏的曾梵志油畫,清翫成員的藏品,恰恰是中華文物藝術這數千年的傳承。他們的庫房裡,有傳世數代的書畫神品,一枚枚藏書章,背後銘刻的是每代收藏家的心血;一件件聲如罄的瓷器珍品,背後是歷朝匠師燒造的文明與科技;一幅幅油彩揮就而成的現當代畫作,背後是東西美術交融激盪的衝突。展出的310件作品,只是清翫藏家豐美收藏的一小部分,已讓人心醉神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10月22日的清翫開幕式與華人收藏家大會歡迎晚宴,從史博館的展場到晚宴所在的台北喜來登大飯店,當代的文人雅士濟濟一堂。
從北京的國寶級瓷器鑑定權威耿寶昌、台北國寶級書畫鑑定權威傅申,到前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周功鑫與現任院長馮明珠⋯⋯,在清翫成員熱情邀請與華人收藏家大會的號召下,兩岸三地的收藏家與藝術圈雅士,都來到了台北。他們,是這個時代的風流人物!
雅集傳奇










妝舞會》一作。(攝影/陳永錚)




面貌會是如何,值得長長久久的期待。(攝影/林亞偉)
本文原刊載於《典藏投資》2012月號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