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14世紀〈水月觀音像〉(日本重要文化財),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在涵括中國至日本的東亞繪畫史上,高麗佛畫以其自身獨具的審美意識,綻放出獨特之異彩,並獲致極高的評價。然而迄今可資確認尚流傳於世的高麗佛畫作品,卻僅有約160餘件。其中以〈阿彌陀如來像〉(日本重要文化財,根津美術館藏)(圖1)、〈水月觀音像〉(日本重要文化財,大德寺藏)(圖2)為首的諸多名作,更多半是相當脆弱且往往絕少公開展示的珍品。
圖3 1006年《大寶積經》(日本重要文化財),圖為局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圖4 14世紀〈螺鈿牡丹唐草紋經箱〉(日本重要文化財),日本北村美術館藏。
由泉屋博古館主辦、根津美術館協辦的本展覽,即特別將26件久未於日本國內同時展出的高麗佛畫名品匯聚一堂,盡現於觀眾眼前;此實為繼1978年大和文華館「高麗佛畫」特展以來,睽違38年後又一次令人大飽眼福的高麗佛畫展,可謂深入其美學本質之獨一無二契機。除此之外,展場中還納入了新近發現的作品和日新月異的海內外研究成果,並一併展出了金銀泥寫經(圖3)、運用鑲嵌手法裝飾的佛具(圖4)等十餘件工藝品,進一步闡明該一時代的信仰與美學意識。期盼所有觀展者都能沉浸在此涵蓋高麗佛畫的佛國世界中。
美麗與慈悲的形影:高麗水月觀音像
在本次展出的所有高麗佛畫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水月觀音像了。其主要為坐在岸邊岩座上、右足盤起擱置於左膝上的半跏坐姿觀音,周身為大型圓光所籠罩,並有薄而透明的紗巾自頭部披垂而下,目光沉靜下視。身旁置有楊柳和淨瓶,背後植有兩株修竹,足部所踏之岸邊還妝點著珊瑚和寶珠,對岸則見善財童子向其禮拜。這一類在補陀洛山自在冥想的水月觀音像,據知從中國到朝鮮、日本等地均有作例遺存,尤以高麗特別喜愛描繪此一題材,至今猶留傳有40件以上的作品。
此一圖像主要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中的故事,即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點下,歷訪53位善知識,最後在普賢菩薩跟前體會到實踐大乘佛教行願的境界;其途中所拜訪的第28位善知識,正是補陀洛山的觀音。補陀洛山據傳為南方的海島,或靠近海岸的仙山,其上滿是華花樹林,碧草芳香,觀音菩薩便半跏趺坐於清淨池水旁的岩石上。據說善財童子就是在這裡請求觀音菩薩親身說法。
圖5 1323年〈水月觀音像〉(日本重要文化財),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圖5-1 1323年〈水月觀音像〉局部。
圖5-2 1323年〈水月觀音像〉局部。
眾所公認的高麗水月觀音像標準品,為泉屋博古館的典藏品之一(日本重要文化財,圖5)。金色的肌膚散發出溫和的光輝,佐以細緻的著衣裝飾和沉穩的神情,於安詳中透現出典雅之意趣。與同類作品相較,本件作品採用了在觀音周圍保有充分留白之構圖,而岩石和修竹、及靜謐盪漾之水面等環繞觀音的清淨空間,亦表現得淋漓盡致。據畫幅左下的金泥簽款,可知此作乃宮廷畫師徐九方於1323年(至治三年/忠肅王十年)所繪製。
圖5-3 1323年〈水月觀音像〉局部。
另一件水月觀音代表作,為京都大德寺藏品(同圖2)。此畫同樣是表現坐於岩上的半跏姿態觀音,然而畫幅上卻出現乘於蓮葉上的善財童子、棲於觀音頭上並啣有折枝花卉的鳥兒、及畫面左下角的供養禮拜者等引人注目的特殊題材。這些禮拜者包括了戴冠盛裝的男性、綴有華美髮飾的女性、鬼面和獸面之半裸人物、及全身覆滿鱗片的怪物等;其中除了佛教神祇,或也混雜了道教和民間信仰之眾神。此觀音像被施予稍顯濃厚的朱紅色暈染,佐以帶點圓潤感的體型,在肌肉表現上頗具迫力,再搭配細密的衣著紋樣,誠為既華麗又莊嚴的觀音形像。全幅藉由鮮明的色彩和布滿畫面的題材,創造出洋溢著慶祝和祭祀氛圍的空間,這一點對比於泉屋本的「靜」態表現,猶如形成絕佳對照的「動」態水月觀音像。而竹與鳥等令人聯想到宋畫的寫實表現,亦頗為搶眼,或有可能為14世紀早期的作品。
圖6 14世紀〈水月觀音像〉,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除此之外,尚有一件藏於大和文華館的獨特圖像(圖6),於波濤中所湧現的岩石上,描繪出半跏觀音的正面像。繃直的上半身略向右傾,其上披戴著朱紅色的帶狀帔帛。細長清秀的眉目和緊抿的雙唇等,使其神情顯得年輕,予人清新的印象。衣著和蓮花隨著風勢而向左搖曳,彷彿能感受到強烈的海風,呈現出補陀落山作為汪洋大海之孤島的面貌。此般表現因與中國宋代之作例存在若干共通點,或能指出兩者在圖像上的繼承關係。
高科技解析全新修復〈水月觀音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展覽之契機的泉屋本〈水月觀音像〉(同圖5),曾經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畫面殘損和龜裂等劣化情形。針對於此,泉屋博古館特於2013年起接連兩年間,在日本文化廳的指導及國寶修理所的細心施作下,著手展開此〈水月觀音像〉的全面性拆卸修復工作,終於得以在今年展出其煥然一新的美麗姿態。
就在此修復工作進行之際,研究人員也趁機運用光學儀器,由畫作的表面和背面兩方面進行細部觀察等各式調查,而得出若干新發現。像是透過經由高精細大型掃描儀全面攝影的畫像,窺見所有細部的細膩表現。而於畫絹背面運用近紅外線攝影,則能浮現出掩蓋於金色肌膚下的稿本,透露出由畫作表面上無法想像的強勁筆勢。此外,在描繪於絹布的畫作上,那些左右著完稿視覺效果、由絹背透現出的色彩(日文稱之為「裏彩色」)亦相當重要,卻可能於畫作完成後掩蓋於裝裱之下;唯一能看見它們的機會,便是修復時揭下裝裱之際。再者,這次的調查,也揭示了將背面和表面的色彩多樣地組合在一起,用以表現厚實的觀音肉身、透明閃耀的頭紗、及清新的竹子等各式質感之手法。凡此種種,都在本次展覽及圖錄中有簡明深入的介紹。引人注目的是,這次還特別運用京都大學工學研究科研發的高精細數位圖像攝影及鑑賞系統,供與會來賓以超高解析度的4K螢幕觀看此〈水月觀音像〉圖像細部,深入高麗佛畫細膩精緻的繪製技巧和不為人知的美麗祕密。
高麗佛畫─馨香浮動的裝飾之美
地點:日本泉屋博古館(京都本館)
展期:11/3~12/4
自700年前起,高麗王朝(918~1392)即持續不斷地創造出罕與倫比的佛教繪畫。畫中以阿彌陀如來、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為首的天界諸佛,有著嚴謹柔和的神情、纖細華麗的衣著裝飾、及典雅的色彩等,散發出兼具氣度和流暢細膩的美感,堪稱是王朝貴族高度審美意識和虔誠信仰之心的結晶。流傳有眾多佛畫的高麗王朝後期(13~14世紀),適逢中國蒙元帝國多次入侵和統治,處於全國備受苦難之時期。那些盈溢著似可包容一切之胸懷的神佛身姿,彷彿承納了眾生懇切之祈願,迄今猶傳遞願力予世人。
圖1 1306年〈阿彌陀如來像〉(日本重要文化財),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實方葉子(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