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誰能代言「神的意旨」?衛武營於布拉格四年展演出《Lift Me Up》

誰能代言「神的意旨」?衛武營於布拉格四年展演出《Lift Me Up》

《Lift Me Up》為PQ 2019 Emergence項目下的展演活動之一。《Lift Me Up》受台灣近期的政治事件啟發,向觀眾提出了一連串挑戰:為何民主政治下,神明託夢可以作為候選人參選正當性的說辭?民主社會中誰能代言「神的意旨」?而在資訊時代中「神的意旨」又是如何被詮釋?是否「神的意旨」其實是另類的共識決?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雙方合作的最後階段為2020年5月,將推出EUREKA 2.0進化版,延續EUREKA秉持的實驗和冒險精神,除了迎回《Lift Me Up》在衛武營展演之外,也會展出PQ 2019 Emergence計畫之作品,繼續觸動個人與社會群體間的對話,碰撞出創作、合作和交流的火花。

註1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於2019年4月17日參拜板橋慈惠宮時表示,媽祖前幾天有託夢,要他出來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做好事,他一定會遵照媽祖指示做,之後正式宣佈參選台灣總統。
註2 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是一種後現代舞,1970年代初由美國編舞家史特夫.帕克斯頓(Steve Paxton)在紐約始創。這是一種直接以身體對話或溝通即興舞蹈,強調不受任何創作形式、動作、身體條件的限制。兩個或以上的身體隨著觸碰,沒有人是固定的主體,因應彼此的特性和觸覺,感覺移動,即興發揮各式各樣的動作。
註3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泡澡時,意外發現浮力原理的當下,興奮地發出驚嘆聲「EUREKA!」意指「我知道了、我找到了、我明白了」,即靈光乍現的時刻。經後人轉用意指「驚奇的發現」。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在今年6月7日至11日間,於布拉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簡稱PQ)展演作品《Lift Me Up》,除了展出影像裝置外,更分別於7、9及11日在該中心的戶外空間進行動態體驗展。
2019年,台灣亦受邀參與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Prague Quadrennial 2019)
《Lift Me Up》為PQ 2019 Emergence項目下的展演活動之一。Emergence為PQ的全球伙伴聯展,共同探索「活化遺產和重塑記憶」(Living Heritage and Reframing Memory),此次參與機構來自全球八國,包含主辦國捷克、拉脫維亞、挪威、塞普勒斯、烏克蘭、波蘭和英國,而台灣則是亞洲的唯一代表。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 Prague Quadrennial 2019)
《Lift Me Up》,如何在現代詮讀出「神的旨意」
《Lift Me Up》受台灣近期的政治事件啟發(註1),向觀眾提出了一連串挑戰:為何民主政治下,神明託夢可以作為候選人參選正當性的說辭?民主社會中誰能代言「神的意旨」?而在資訊時代中「神的意旨」又是如何被詮釋?是否「神的意旨」其實是另類的共識決?
創作群試圖以藝術創作探討上述的矛盾。本計畫旨在創作出一個虛構的宗教,連結無特定名稱的「神靈」(Higher Spirit),並操演宗教儀式,著重宗教的表演性。戶外表演為四人肩扛代表神明的神轎,「演出」台灣民俗信仰中的神明遶境儀式。持續五天的表演,分別於第一天演出「請神遶境」儀式,第三天演出「祈福遶境」儀式,第五天則演出「祈福遶境(送神)」儀式。
表演團隊在大型園區中依感應隨處移動,範圍廣大、時快時慢,十分耗費體力。神靈遶境時扛轎人的動作,為當代舞蹈接觸即興(註2)的「中空身體」,沒有人是固定的主導者,所有的動作是共謀而生的結果。以此延伸至媽祖遶境的扛轎人受神靈指引而移動時的精神狀態,邀請觀眾以此反思,當沒有人是特定的領導者時,所謂的「神」在哪裡?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攝影/郭唐菱)
戶外演出後,團隊回到室內舉行每日「問事」儀式,觀眾向團隊提出問題,經膜拜或祈求等儀式性的動作後,神轎受神靈感應後畫出軌跡,以測字APP辨識出文字並列印,再由團隊為發問的觀眾進行解說。這些儀式性的肢體動作取材自各種不同宗教,引導問事者與自我對話。
每日的問事儀式也是一種宗教的儀式性展演,反思儀式信仰在當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問事者最後可領取到二至五個字的箴言,乍看之下是由毫無意義的漢字組成,由團隊向觀眾「解籤」。藝術家表示,解籤人比較像是心靈輔導的角色,向問事人拆解及翻譯文字的意義,而問事人也在過程中投射、理解和聯結文字對自身的意義,雙方一同解開內心的疑問。編舞家余彥芳表示:「因為這個過程,人聚集在一起,當人開始彼此關心時,有一個撫慰人心的普世狀態。」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本計畫的影像裝置吸睛度高,鮮豔螢光色系的展場空間和竹轎,常吸引觀賞者的好奇與駐足。作為展演主體的竹製轎子並非寫實造型,為一張空椅子上覆蓋桃紅色布,設計理念是轉化宗教在人身上所留下的殘影,所使用的桃紅色是媽祖專用的顏色,而竹製的材質增加了移動時的律動與輕巧特性。
觀眾是本作品的重要部分,現場不論是台灣或外國觀眾,皆表示遶境和問事的儀式,能淨化心靈,給予正向能量,產生被關懷的療癒效果。許多觀眾表示問事的測字很準,感受到與神靈連結,知道如何接下來該如何做。也有參與扛轎的觀眾表示,在移動時感到彼此互相連結,內心平靜的狀態。
《Lift Me Up》在布拉格以台灣民俗信仰的元素,創作了人為的宗教,卻產生了跨文化、撫慰人心、安定心靈的效果。不禁讓人反思一開始的命題,到底什麼是「神的意旨」?到底是誰詮釋了「神的意旨」?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攝影/郭唐菱)
Eureka創作群——亞洲青年劇場自造者
《Lift Me UP》 創作者為余彥芳、林凱裕、洪千涵、黃鼎云、廖海廷、張剛華、蔡佳礽(程式設計)等七人,為衛武營文化中心的EUREKA創作群。從未共事過的七人,花了一年多時間培養伙伴關係,經過長期討論和互相激盪,以宗教文化作為共同的關懷和創作核心。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衛武營文化中心於2017年與PQ簽定四年合作備忘錄,合作目標為發展並建立亞洲和歐洲青年劇場自造者(theater-makers)之網絡,提供亞洲青年劇場設計師交流、合作與共製的機會。2017年即參與PQ前置論壇。2018年5月辦理為期五天的「EUREKA發現計畫」。(註3)希望青年創作者能勇於實驗、挑戰未知、開創新的可能。邀請約30位亞洲青年劇場自造者,將尚未啟用開館的衛武營新建場館空間作為試驗的創發基地,由創作者主動探索空間、敘事角度、翻轉及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此次衛武營文化中心和PQ合作Emergence展覽,旨在支持具實驗性的青年創作者,就當代生活和地理環境狀態,活化傳統和文化遺產。《Lift Me Up》即是從台灣傳統儀式和生活中轉化而來的當代展演,期望藉此與時下生活接軌。
《Lift Me Up》於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演出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郭唐菱( 3篇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文化,媒體,文創系博士候選人。曾推動藝術銀行、公共藝術、文化志工等政策,具豐富政策實務與行政經歷。專長文化政策評論、各國文化政策調查研究,文化外交觀察報導,展覽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