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安妮塔.扎布羅多維克茨(Anita Zabludowicz)
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
●採訪者:
安德魯.伯納西那(Andrew Bonacina)
安妮塔.扎布羅多維克茨(Anita Zabludowicz)
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
●採訪者:
安德魯.伯納西那(Andrew Bonacina)
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當代藝術的?為什麼要收藏?
我們開始於1994年。我曾經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參觀了一場名為《高與低》(High and Low)的展覽,這真的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當代和現代藝術。從那時起,我意識到收藏是我可以做的一些事。過了差不多四年,這期間我參加了一些相關課程,閱讀了大量關於藝術及藝術品市場的書,最後我們在拍賣會上購買了第一件藝術品,是本.尼科爾森(Ben Nicholson, 1894-1982)的一幅畫。我們很幸運在早期就得到了一圈朋友和熟人的幫助,比如畫廊負責人湯瑪斯.鄧恩(Thomas Dane)和策展人尼古拉斯.塞洛塔(Nicholas Serota),這無疑鼓勵著我們開始一個嚴肅而認真的收藏。
我們開始於1994年。我曾經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參觀了一場名為《高與低》(High and Low)的展覽,這真的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當代和現代藝術。從那時起,我意識到收藏是我可以做的一些事。過了差不多四年,這期間我參加了一些相關課程,閱讀了大量關於藝術及藝術品市場的書,最後我們在拍賣會上購買了第一件藝術品,是本.尼科爾森(Ben Nicholson, 1894-1982)的一幅畫。我們很幸運在早期就得到了一圈朋友和熟人的幫助,比如畫廊負責人湯瑪斯.鄧恩(Thomas Dane)和策展人尼古拉斯.塞洛塔(Nicholas Serota),這無疑鼓勵著我們開始一個嚴肅而認真的收藏。
哪件藝術品被認為是你們收藏的起點?
真正進入當代藝術市場是購買了一件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1967-)的作品,花了八千美元從芭芭拉.格拉德斯通(Barbara Gladstone)那裡買進的。這才是我們收藏當代藝術的開始,我們一直關注新興藝術家。不久以後便開始收藏像沃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 1968-)和格里高利.克魯德遜(Gregory Crewdson, 1962-)等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杜塞爾多夫攝影學派(Dusseldorf School)的安德里亞.古斯基(Andreas Gursky, 1955-)、湯瑪斯.魯夫(Thomas Ruff, 1958-)、湯瑪斯.施特魯斯(Thomas Struth, 1954-)、坎迪德.霍夫(Candida Hofer, 1944-)等攝影師的作品。我至今還收藏其中許多人的作品,尤其是提爾曼斯和克魯德遜。
真正進入當代藝術市場是購買了一件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1967-)的作品,花了八千美元從芭芭拉.格拉德斯通(Barbara Gladstone)那裡買進的。這才是我們收藏當代藝術的開始,我們一直關注新興藝術家。不久以後便開始收藏像沃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 1968-)和格里高利.克魯德遜(Gregory Crewdson, 1962-)等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杜塞爾多夫攝影學派(Dusseldorf School)的安德里亞.古斯基(Andreas Gursky, 1955-)、湯瑪斯.魯夫(Thomas Ruff, 1958-)、湯瑪斯.施特魯斯(Thomas Struth, 1954-)、坎迪德.霍夫(Candida Hofer, 1944-)等攝影師的作品。我至今還收藏其中許多人的作品,尤其是提爾曼斯和克魯德遜。
你如何描述你們收藏品的風格或類型?
儘管開始收藏的時候正處於英國年輕藝術家運動(YBA movement)的高潮時期,但我選擇了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一開始的目標是攝影方面的藝術家,這無疑構成了我的收藏基礎。但我很快開始隨性地收藏各種各樣的作品,我覺得我的收藏是沒有什麼媒材限制的。
儘管開始收藏的時候正處於英國年輕藝術家運動(YBA movement)的高潮時期,但我選擇了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一開始的目標是攝影方面的藝術家,這無疑構成了我的收藏基礎。但我很快開始隨性地收藏各種各樣的作品,我覺得我的收藏是沒有什麼媒材限制的。
是什麼原因促使你購買某一件特別的作品?
這件作品必須有某種情感影響打動了我。我容易被那些視覺上很巧妙的作品所吸引。我們的收藏關注的都是一些新興的領域,所以購買的作品往往是關於生活中的某個場景,藝術家透過作品在研究我們周圍的環境,我覺得這樣的作品很有吸引力。有人說當代藝術家不能產生影響力,但我總是驚訝於藝術家及其作品對社會的解讀能力。
這件作品必須有某種情感影響打動了我。我容易被那些視覺上很巧妙的作品所吸引。我們的收藏關注的都是一些新興的領域,所以購買的作品往往是關於生活中的某個場景,藝術家透過作品在研究我們周圍的環境,我覺得這樣的作品很有吸引力。有人說當代藝術家不能產生影響力,但我總是驚訝於藝術家及其作品對社會的解讀能力。
Laura Buckley,《機械的詩》(Mechanical Poem),2007 年,《物質存在》(Material Presence)展(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提供,史蒂芬.懷特攝影)
你信任誰?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信任我自己和我自己的判斷,因為它們是我喜愛的藝術品。但是和大多數收藏家一樣,我也和某些畫廊負責人、藝術家和策展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他們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援網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只要你能意識到那些觀點來自何處,我想你就肯定能學會信任別人並聽取建議。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信任我自己和我自己的判斷,因為它們是我喜愛的藝術品。但是和大多數收藏家一樣,我也和某些畫廊負責人、藝術家和策展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他們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援網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只要你能意識到那些觀點來自何處,我想你就肯定能學會信任別人並聽取建議。
James Ireland於《物質存在》展中的裝置(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提供,史蒂芬.懷特攝影)
什麼會讓你決定賣掉你收藏中的一件作品?
很感激的是,我還沒有過必須要賣掉某一件作品的時候。如果到了這種階段,即收藏中的某件作品升值了,且我認為它對整個收藏不再那麼重要時,或許會考慮出售,尤其是如果它能讓我購進更新興的藝術家的作品時。
很感激的是,我還沒有過必須要賣掉某一件作品的時候。如果到了這種階段,即收藏中的某件作品升值了,且我認為它對整個收藏不再那麼重要時,或許會考慮出售,尤其是如果它能讓我購進更新興的藝術家的作品時。
隨著近期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你的收藏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從未成為繁榮的一部分。當我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時,我注意到大家談到的是那些受歡迎的藝術家或者在繁榮市場中受益的藝術家,而我談論的藝術家在這種語境中顯得有些無趣,因為他們不是被經常談論的那些,也不屬於這個繁榮的市場,我覺得這一點很好。我不希望我收藏的藝術家在這場潮水中被沖走,因為我還想長期收藏他們的作品。我希望能夠買得起他們的作品,同時追隨並享受他們藝術生涯的自然發展。
我從未成為繁榮的一部分。當我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時,我注意到大家談到的是那些受歡迎的藝術家或者在繁榮市場中受益的藝術家,而我談論的藝術家在這種語境中顯得有些無趣,因為他們不是被經常談論的那些,也不屬於這個繁榮的市場,我覺得這一點很好。我不希望我收藏的藝術家在這場潮水中被沖走,因為我還想長期收藏他們的作品。我希望能夠買得起他們的作品,同時追隨並享受他們藝術生涯的自然發展。
是什麼讓你決定要開闢一個空間來呈現當代藝術?
我總是會收藏一些難以展示的概念性作品,很多藏品都沒有被展示或被看到過,很明顯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台來展示這些作品。我們開始找地方,然後便發現了這個很棒的、建於19世紀70年代舊的衛理公會教堂,比白盒子更適合當代藝術藏品隨意的風格。收藏品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策展人的夢境,所以這個空間交給了我們的策展人伊莉莎白.尼爾森(Elizabeth Neilson)來管理,每年舉辦三次展出,分別由伊莉莎白.尼爾森、一位藝術家和一位嘉賓策展人來策展。我們也創辦了自己的出版物和限量本,現在也可以委託藝術作品了,這肯定會改變我的收藏方式,但同時這也是不可思議的進步和非常棒的支持年輕的新興藝術家的方式。
我總是會收藏一些難以展示的概念性作品,很多藏品都沒有被展示或被看到過,很明顯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台來展示這些作品。我們開始找地方,然後便發現了這個很棒的、建於19世紀70年代舊的衛理公會教堂,比白盒子更適合當代藝術藏品隨意的風格。收藏品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策展人的夢境,所以這個空間交給了我們的策展人伊莉莎白.尼爾森(Elizabeth Neilson)來管理,每年舉辦三次展出,分別由伊莉莎白.尼爾森、一位藝術家和一位嘉賓策展人來策展。我們也創辦了自己的出版物和限量本,現在也可以委託藝術作品了,這肯定會改變我的收藏方式,但同時這也是不可思議的進步和非常棒的支持年輕的新興藝術家的方式。
【藏家簡介】安妮塔.扎布羅多維克茨 Anita Zabludowicz
出生於紐卡斯爾,現與丈夫和四個孩子住在倫敦。於卡斯爾大學藝術與科技學系學習美術和藝術史,隨後十年擔任室內設計的專案經理工作,之後才又在佳士得學習現代藝術及拍賣。與丈夫二人支持多項慈善活動並創辦了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以90年代新興的國際當代藝術為主,活躍於國際上。
出生於紐卡斯爾,現與丈夫和四個孩子住在倫敦。於卡斯爾大學藝術與科技學系學習美術和藝術史,隨後十年擔任室內設計的專案經理工作,之後才又在佳士得學習現代藝術及拍賣。與丈夫二人支持多項慈善活動並創辦了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以90年代新興的國際當代藝術為主,活躍於國際上。
安德里亞.貝利尼 Andrea Bellini
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美國著名雜誌《今日藝術》(Flash Art)編輯,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展顧問。
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美國著名雜誌《今日藝術》(Flash Art)編輯,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展顧問。
塞西莉亞.阿雷曼尼 Cecilia Alemani
以紐約和米蘭為工作地的獨立策展人,是「藝術論壇」網站、《Domus 雜誌》和 《Musse 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以紐約和米蘭為工作地的獨立策展人,是「藝術論壇」網站、《Domus 雜誌》和 《Musse 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莉蓮.戴維斯 Lillian Davies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及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碩士。為高古軒畫廊和泰德美術館工作,目前居住在巴黎。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及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碩士。為高古軒畫廊和泰德美術館工作,目前居住在巴黎。
安德里亞.貝利尼(Andrea Bellini)( 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