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身體經驗的呈現,觸發對地域、社會與精神等議題之細微感知的蔡佳葳,此次展出最新系列「宇宙的可能性」,藝術家藉由其目前生活所在地(越南)的沿海所撿拾的貝殼進行微像拍攝,並將物件放大輸出,而其紋理、色澤之視覺變化不免令人聯想到銀河星球影像;若留意作品細節,將可發現藝術家暗藏於其中的手寫文字。作品透過物象細部的巨大化,探索著人類視覺機制的極限與邊界,藉此強調出藝術創作於微觀世界的位置。
陳敬元《珍珠》.油彩、畫布.31.5×41.2 cm.2016。圖/TKG+
陳敬元近年來致力近似新古典主義氛圍的繪畫取向,除了有意識地降低過往作品中資訊量的爆炸,同時高度關注於藝術創作中的美感元素。其油畫作品總是讓畫面裡的故事、感知、象徵符號等變得破碎,使焦點從「訊息」移轉至「感知」,時而在畫面中強調作品的視覺優位、時而刻意置入大量訊息;並透過用色、構圖等差異,使得作品和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著線性連結,每件作品如同一個小型的寓言故事,潛藏著藝術家個人強烈的意識表述。
何采柔《星期六》.表演裝置.2017。圖/TKG+
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等方式創作的何采柔,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梳理出生活切片,進一步拆解對象(人、事、物)於系統中的符號意義;作品揉合著自身感性、重構屬於個人之於這世界的訊息,以此反映日常系統的侷限,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讓日常的片刻直接成為了一道風景或儀式。何采柔在作品裡所安排的視覺元素,來自她思考劇場創作時,往往先將空間預設成一件整體性作品,裡頭所有的現成物都是文本的一部分,即使各自都有著一段屬於自身的象徵意義和故事,但它們皆無法斷裂於空間整體,在極盡設想每件現成物在各個角落的敘事範疇、觀眾視角等因素後,由此開啟超現實的張力與內在推演。
第4年參展的TKG+,於今年的「藝廊薈萃」展區帶來台灣藝術家蔡佳葳、何采柔及陳敬元的作品,並以何采柔的作品獲邀參加會場用以呈現全球頂尖大型裝置作品的國際平台「藝聚空間」。
《Complete Fruition》.手寫於相紙.84×84 cm.2016。圖/TKG+
典藏投資編輯部( 6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