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之下,溫文儒雅的文人水墨,與暴力又直接的當代藝術或許相距甚遠,但若回顧東方文人藝術的歷史脈絡,藉由各種創作回應時事、提出觀點與個人批評,卻是自古便已存在的傳統精神,以及身為知識份子的文化任務。比起當一位純粹而靜默無聲的藝術家,倪再沁或許更希望能發揮自身於整體文化的影響可能。他曾表示自己是「有意見就撰文提出、想諷刺時事就做當代藝術,兩者都膩了還可以坐下來畫畫水墨」。這般的跨度創作對多數人而言是難以想像的,但倪再沁就是有本事能於其中平衡穩坐,樣樣精采之餘,亦自處得當。擁有如此豐富的才情顯然令人欽羨異常,但對藝術家而言,這恐怕僅是單純地憑心動念遂起而行。
倪再沁《窗外樹叢》.水墨複媒宣紙.182×96.5 cm.2004-2008。
直言不諱的性格,帶給倪再沁的水墨一份獨特的憨直爽暢,無華不取巧的筆墨亦不致使其畫面顯得蒼白;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珍貴的誠摯與直白。一筆一墨地堅持著中鋒用筆的勁道,畫面構成則濃縮了東西方繪畫各時期的風格特質。沒有譁眾取寵,不致喪失風格特性,反覆堆疊的線條與色彩深具難以言說的魅力。事實上,現仍無法以任何既有的傳統名家之特質予以歸類。倪再沁的水墨緊扣自身的成長經驗與學養,吸納傳統養分卻不失新意,每每獨創的風格領著我們跨越了山巒百川,經歷對當代社會的種種反思之後,又將我們帶入對海洋靜物的無盡凝視。
左起大未來林舍台北負責人林岱蔚、倪再沁女兒、關美館館長曲德益、倪再沁妻子、新任國美館館長蕭宗煌、大未來林舍畫廊創辦人林天民、策展人吳繼濤、東海大學教授李思賢。
展覽由策展人吳繼濤命名為「任倘佯」,除指涉藝術家一生任性自得的性情,也有對其離世而終能灑脫自在的祝福,同時也囊括展覽作品題材。策展人在展覽專文中寫道:「(從)奮力撥開山水畫史碑嶺上的層層大山,跨越自身晦澀淒楚的水墨荒原,然後縱身躍入藍藍大海,讓自己迴盪在海闊天空任倘佯。」此外,展出作品可銷售的部分皆獲藏家買單,而收益將用做倪再沁作品的修復與整理。其餘作品,除了少數為家人挑選做為紀念外,大多將贈與公立美術館或專業機構,作為典藏用途;同時,也有意於明年向官方單位提出大展企畫,再次完整地回顧其創作歷程與經典作品。
台灣當代藝術巨擘倪再沁去年應了大未來林舍畫廊創辦人林天民之邀,約定今年舉行其展覽。未料,病逝的消息先傳了出來。幾經家屬討論後,方才同意了這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由全體繼承人提供作品給商業畫廊的倪再沁水墨個展。
無論藝術管理、行政、評論、研究,以及當代文化與文人水墨,倪再沁皆有大成,而居其創作核心的仍舊是那樸質無華的水墨創作。2010年底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媒體大哼—倪再沁特展」中,那占據關鍵位置的「黑畫」無疑正是一例。
倪再沁「任倘佯」個展。
陳芳玲( 6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