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沒有故宮的日子——故宮北院擬將閉館三年,各界錯愕問配套

沒有故宮的日子——故宮北院擬將閉館三年,各界錯愕問配套

其實,因應全球博物館相繼實施修繕、擴建及分館的計畫,建於1965年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館,早該進行修繕或擴建。但故宮休館的因應及配套方案,又該是什麼呢?又是否需要更加周詳的準備?
若現在連最受國際矚目的故宮博物院正館也要休館三年,以2020年作推斷,史博館尚未完工。觀光客到了台北,去不了史博館,也沒有故宮正館,到了台北還能看什麼?是101大樓?是士林夜市?有多少人願意搭乘高鐵到嘉義,再搭接泊車去太保市看故宮南院展覽?
故宮南院替代北院正館的天真想法,就像當年以為只要蓋了故宮南院,就可以促進地方觀光與繁榮一樣天真。南院蓋完,偌大的園區建設多少?附近的觀光配套落實多少?不問自明。嘉義太保要從一個甘蔗園變成藝文園區,有諸多公共建設要進行,雖然政府也曾推動招商、BOT合作案,但結果尚待努力,不知道二年後,北院正館功能南移,南院該如何接招?
台灣的故宮在2015年曾位列全球第六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故宮院長在國際的形象與位階甚至高過外交部長。在台灣外交屢受打壓的今天,故宮院長出訪,往往比外交官員,更受禮遇,得以會面的層級更是高出許多。然而,台灣的故宮現在卻要關上大門三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本刊資料室)
各國皆有文化地標。我們到巴黎、倫敦或紐約,多少館博成為城市文明輝煌的象徵,也是凝聚人民思想價值的中心。故宮扮演著台灣的文化招牌其來有自,來台觀光外籍人士,更以故宮為參訪首選。
台北作為首都,故宮與史博物館皆為國家級並符合國際展覽溫濕度標準的展館,如若相繼全面閉館,將影響台灣近幾年的國際文化發展形象及視野,既然史博館已休館三年了,故宮為什麼不能等一等?再說,故宮北院封館後的因應方案,究竟是什麼?故宮北院施工期間,如國際特展移到南院展覽,是否該嚴肅評估國際觀光客抵台後,如何趕赴南院參觀,配套方案在那裡?其是針對「三天兩夜」來台旅遊的觀光族群該如何誘導。
再說一次,不是故宮博物院不能修繕,不能閉館,而是問,朝野有準備了嗎?沒有故宮的台灣觀光產業將會面臨怎麼樣的衝擊。
今年7月2日,國立歷史博物館啟動63年以來最盛大的整建更新計畫。圖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本刊資料室)
「故宮正館擬將閉館三年」議題被搬上國會殿堂討論,而傳聞的消息果然是事實,可能的時間預計將在後年(2020)執行。沒有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正館的日子,我們怎麼度過?
大家說得輕鬆,故宮還有南院。北院閉館,還有南院,南北兩院一家親,必然互相遞補,可以把原來計劃在北院的展覽悉數往南院遷移,展覽不縮水,順便還可帶動南院發展,活絡目前冰封般的現況。部分民意代表更說,北院展覽南移,正可以落實文化平權,讓南院因為故宮正館的展覽,得以吸引觀光客,刺激嘉義的觀光與消費。
今(12)上午國立故宮博物院在立法院報告,立委將整修問題搬上檯面討論。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然而,只要熟悉台灣藝術生態的人莫不仰天長嘆。不是故宮正館不能整修,也不是南院不能南兼北職,擔綱及時遞補正館角色。但大家心知肚明,這樣的草率挪移,只會讓台灣的觀光人潮的削減,雪上加霜。
其實,因應全球博物館相繼實施修繕、擴建及分館的計畫,建於1965年的故宮北院正館,早該進行修繕或擴建(在2007年完成正館動線改善和建物耐震補強工程)。但是,不該是全面閉館,而是考量階段性封館政策。台灣普遍缺乏大型展覽空間,許多國內外重量級展覽,想來台分享藝術,但苦無合適場地。先前,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封館多時,沒有等到北美館修繕完工啓用,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也在展完王攀元遺作展後,立即要休館三年。
目前預計在正館整修時期,將展覽移轉至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本刊資料室)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303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