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國際競賽也有高達1,824件參賽作品,其中獲評審青睞的入圍作品皆以創新流暢的美學形式,回應當代社會景況及複雜的歷史糾葛,更有不少是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曾拿下前兩屆TIDF亞洲視野競賽首獎的伊朗導演拉胡提(Arash Lahooti)(《狐狸電影夢》、《英雄的斗篷》)與美國導演史杰鵬(J.P. Sniadecki,《玉門》),以及日本導演代島治彥(Haruhiko Daishima)(《活在三里塚》),皆以新作入圍國際競賽,將於影展期間來台、角逐大獎。
第11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入圍名單揭曉
台灣競賽有將近200部作品參賽,競爭激烈,最終15部影片入選,其中4部作品跨出台灣本島,如將視角瞄準緬甸的有趙德胤的《翡翠之城》、李永超《血琥珀》與李立劭的《那山人這山事》。紀岳君的《徐自強的練習題》與陳芯宜的《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則是將鏡頭對準台灣社會,耗時多年完成的重要作品。
第11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指導、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主辦。本屆於去年底(2017)結束徵件,共徵得來自141個國家與地區的作品,投件總數達2,445件,打破歷屆紀錄。本屆初選小組委員包括孫松榮、王君琦、陳佳琦、洪淳修、奚浩、張鐵樑、阿潑、史惟筑、區秀詒、吳凡、林木材、黃亞歷、林書怡、胡慕情等14位台灣電影及紀錄片界重要學者、影人。
伊朗導演拉胡提(Arash Lahooti)《Pale Blue》劇照。圖片提供: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美國導演史杰鵬(J.P. Sniadecki)《El Mar la Mar》劇照。圖片提供: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入圍導演合影。圖片提供: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今年5月4日至13日於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舉辦,詳情請上官網查詢(www.tidf.org.tw)。
相關報導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以下簡稱TIDF)於本月6日揭曉「國際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及「台灣競賽」的入圍名單,台灣紀錄片表現斐然,黃惠偵的《日常對話》同時入圍國際競賽與台灣競賽,趙德胤的《翡翠之城》則入圍亞洲視野競賽及台灣競賽,吳耀東的《Goodnight & Goodbye》除入圍亞洲視野競賽,並將於TIDF進行世界首映。
亞洲視野競賽共收到621部作品,歷經三個月的評選過程,最終選出15部入圍作品,策展人林木材表示,本屆入圍作品在國別分布上更為廣泛,不僅有來自日、韓、中與東南亞的影片,也有亞美尼亞、烏茲別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將為觀眾構築一個更宏觀、多樣的亞洲印象。其中曾創作《在高速公路上游泳》(1997)的吳耀東,20年後再次帶著鏡頭來到辜國塘家,過去刻意遺忘與不敢去面對的種種再度浮現,完成的作品《Goodnight & Goodbye》也入圍亞洲視野競賽單元。
陳芯宜的《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劇照。圖片提供: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gs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追蹤作者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