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有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美譽,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公認是全球最主要的建築獎項之一,2019年的獎項於近日正式公布,本屆得主為現年88歲的日本建築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作為第46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同時也是繼丹下健三(Kenzo Tange)、安藤忠雄(Tadao Ando)、伊東豊雄(Toyo Ito)等人之後,第八位來自日本的獲獎建築師。
磯崎新(Arata Isozaki)。(©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磯崎新於1931年7月23日出生於日本九州島大分市,195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於1963年創立的自己的工作室「Arata Isozaki & Associates」,並曾經師從知名建築師丹下健三。因幼年歷經二戰,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的記憶,對於他往後的建築理念有著深刻的影響。磯崎新認為,「建築的命運是短暫的,但應當讓當前使用的人們感到愉悅,無論是那些偶然行經或是周遭的居民。」成長於核爆後荒蕪的他,對於建築最初的體驗是一片虛空,也正因為此經驗,他進一步思考人們是如何重建家園與城市。因為戰後政治、經濟與文化條件的動盪,在物質條件缺乏的當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長的磯崎新表示,「為了找到最適切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我不能安於單一風格的建構積累,變化成為我的作品中唯一不變的事情;而矛盾的是,這也恰恰成為了屬於我自身的風格。」
大分縣立圖書館是磯崎新(Arata Isozaki)早期的建築作品。(© Yasuhiro Ishimoto)
大分縣立圖書館剖面透視圖。(© Arata Isozaki and Associates)
他的創作實踐從在地起步,包括他的家鄉、福岡,而後也迅速的擴展至群馬、大阪和東京。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的重要作品包括,大分縣立圖書館(1962-1966,日本大分),1970年世博會節日廣場(1966-1970,日本大阪),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1971-1974,日本群馬)和北九州市立圖書館(1972-1974,日本福岡)。而磯崎新亦展現了超越其所處時代的全球視野,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對話,在1980年代更成為國際建築界的領頭人物。完成超過100件海外的建築委託案,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巴塞隆納聖喬治宮體育館、都靈冬奧會冰球館、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等。
北九州中央圖書館。(© Fujitsuka Mitsumasa)
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LA)。(© Arata Isozaki and Associates)
早在1960年代,磯崎新提出了「空中城市」(City in the Air)的概念,這是針對東京新宿地區的未來主義式擘劃,試圖讓住宅和交通系統如高架橋樑般凌駕於原本老舊的城市上空,以減少建物對於土地面積的使用,藉此計畫面對發展快速的都市變遷。雖然,此新穎的計畫最終並未真正實踐,但磯崎新仍持續地在其他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實踐其城市設計的項目,如中國和中東等。再者,1970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正是由其師丹下健三負責總體規劃,磯崎新與當時活躍的建築師們亦透過此機會參與了這場對於未來充滿各種城市想像的盛會。而他除了在建築領域的卓然成就之外,更在批判性書寫、哲學、視覺藝術、設計、音樂、電影與戲劇等不同面向多有發展。
水戶藝術館(Art Tower Mito)。(© Yasuhiro Ishimoto)
琉森音樂節新方舟音樂廳(Lucerne Festival Art Nova)。(© Iwan Baan)
普立茲克建築獎官方更在獲獎訊息中指出,「磯崎新的作品超越了建築的框架,提出了超越時代和邊界的問題。」評審團更表示,「他擁有對建築史和理論的深刻理解,同時能擁抱前衛,從未僅僅複製現狀;追尋對其具意義的建築觀念,反映在他的建築作品中。直至今日,磯崎新並未被框限在任何風格領域,而是持續的發展與創造嶄新的可能。」今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預定將於5月在法國將獎項頒予這位活躍至今且觸角廣佈的建築師,同時亦會舉辦關於磯崎新的專場講座。
延伸閱讀
1992年為西班牙巴塞隆納夏季奧運所興建的聖喬治宮體育館(Palau Sant Jordi)。(© Hisao Suzuki)
筑波市中心大樓。(© Yasuhiro Ishimoto)
Tags
ARTouch編輯部( 170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