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史上第一位非裔建築師奪魁:2022普立茲克建築獎,由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獲獎

史上第一位非裔建築師奪魁:2022普立茲克建築獎,由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獲獎

Pritzker Prize 2022: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Becomes First African Architect to Win the Prize

202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202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公布得主,由布吉納法索建築師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獲獎。

202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202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於昨(15)日公布得主,由布吉納法索建築師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獲獎,同時也是普立茲克建築獎自1979年成立以來史上第一位非裔獲獎者。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Lars Borges提供)

在去年普立茲克獎得獎在全球氣候和環境危機加劇的背景下,獎項授予了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兩位建築師安.拉卡頓(Anne Lacaton)與尚菲力.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在當時評審委員會中評論其作「回應了這個時代的氣候和生態的緊急狀況以及社會窘困」。今年度普立茲克得獎理由中再次強調,「凱雷在極度稀缺的土地上打開建築的開創性——對地球及其居民來說提供了可持續性的方案。凱雷既是建築師同時也是位貢獻者,他透過建築展示美麗、謙遜、大膽和發明的建築,呈現自身建築和風格完整性,改善了被世界遺忘卻存有無數公民的生活和經歷的地區,並優雅地回應普立茲克獎的使命。」


延伸閱讀|2021年普立茲克獎,省思建築的價值與再利用


凱雷出生於1965年布吉納法索的村莊甘多,家鄉資源匱乏成為他對於建築最根本的養分,在建築師自傳中其分享道,「整個村落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村民一起建造房屋,一群人緊緊圍坐在房間裡,就形成一個安全的所在,這便是我對建築的第一印象。」由於甘多沒有學校,因此凱雷自七歲便離鄉背井求學,當時便期許未來要在家鄉成立學校。1985年獲得職業木工獎學金前往柏林。於1995年獲得獎學金進入柏林工業大學(德國柏林),並於2004年以建築學高級學位畢業。

庫杜古是布吉納法索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Lycée Schorge中學以其美學品質成為當地的地標。九組模組化建築呈放射狀排列,圍合成一個可供表演、慶典、聚會的多功能社區空間。(Iwan Baan提供)
Lycée Schorge中学,取材自當地的紅土,其建材具有高度的蓄熱力,建築師將紅土石磚用來砌築外墻。內部的波浪狀的白色穿孔石膏天花板,透過漫反射可為室內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同時多餘的熱量通過頂部通風塔排出。(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提供)

1998年,凱雷成立了「凱雷基金會」(Kéré Foundation eV,前身為Schulbausteine für Gando eV) ,籌集資金並倡導兒童享有舒適課堂的權利。建築師第一座建築作品為2001年創建的甘多小學,從構思到完工建築師與當地居民都深入其中,最後在凱雷創造性的本土材料和現代工程形式的指導下,完成這件作品。而後不僅是學校建築體本身,凱雷將教師宿舍、圖書館的功能納入學校其中。另外在發展中國家必須考量到極端氣候的問題,因此凱雷發揮他獨特的建築設計語彙,包含:雙層屋頂、風塔、間接照明等手法改善與回應氣候變遷。

甘多小學的建築工法透過就地取材的塑造出具有熱量聚集的磚塊,讓室內與屋頂的構造形成對流保持通風。有趣的是,建築師利用剩餘的建築材料製作為教室的家具。此建築成功使學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近六倍,從120人增加
到700人,並進一步促成了教師住房、學校擴建和圖書館等建設。(Erik-Jan Ouwerkerk提供)
甘多小學是凱雷基金會(成立於1998年)的第一個成果和受益者,也是建築師的第一件建築作品。理念為
打造一個動力源泉以滿足基本需求,並彌補社會不平等現象。(Erik-Jan Ouwerkerk提供)

凱雷的許多建築作品都位於非洲各國,包括貝寧共和國、布吉納法索、馬里、多哥、肯尼亞、莫桑比克和蘇丹等。展館和裝置作品則分布在丹麥、德國、義大利、瑞士、英國和美國等地。他的重要作品還包括位於美國蒙大拿州Tippet Rise藝術中心的Xylem展亭、布吉納法索萊奧醫生之家、布吉納法索Lycée Shorge中學、馬里巴馬科馬里國家公園和布吉納法索歌劇村第一期。

歌劇村係由凱雷和已故的克里斯托弗.施林根西夫合作構想,以「永無止境,持續發展」為理念,從中建構村落與歌劇院的關係。草圖中描繪出,歌劇院周圍呈螺旋狀環繞著藝術家工作室、住宅、醫療中心和學校等。(凱雷建築事務所提供)
醫療與社會福利中心是歌劇村建築群的一部分。同樣為就地取材建成,建築體以三個相連的區域組成,分別提供婦產科、牙科和全科服務,其間遮蔭的庭院則作為等候區。(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提供)

凱雷透過建築過程賦予和改造社區權力,以及他對社會正義和參與的承諾,以就地取材的形式響應自然氣候,在面對缺乏建築和基礎設施的邊緣化國家,建造當代學校機構、衛生設施、專業住房、公民建築和公共空間,他的作品的表達遠過於建築本身的價值。

凱雷的作品英國倫敦蛇形畫廊,中央結構取自大樹的形狀, 外圍蜿蜒曲折、互不相連的墻體由三角形靛藍色模塊組成,藍色在非洲文化中是象徵力量的顏色,其漏斗的外型可利用雨水循環來灌溉景觀綠地,同時也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水資源短缺的現象。(Iwan Baan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7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