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註1)指出,自去年起,千禧世代的收藏家是增長速度最快的藏家,今年度佳士得香港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球成交總額報告》(註2)中,顯示亞洲藏家貢獻近四成,為亞洲歷年最高,其中31%為千禧世代藏家。當收藏家社群力提升時,所關注的藍籌藝術家、收藏潮流將在更短的時間內掀起熱潮。因此我們觀察到潮流藝術崛起,看見年輕世代的收藏力,不只是潮流藝術,在這兩季的拍賣會中千禧年世代的收藏家與藝術家均有亮眼的表現。在自媒體時代來臨前,若想要獲得藝術市場相關的訊息,最主要的管道除了藝術媒體以外,即是畫廊、拍賣公司的專家。但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崛起後,收藏家不論是語言學習還是獲取資訊更為容易。
40歲以下的收藏家,對於新興工具的使用更為擅長,如:利用社群連結彼此的「藏家筆記」,平時在Line社群中討論展覽、收藏資訊,以及不定時在ClubHouse與藏家共同分享藏家經驗,在聲音經濟風起雲湧的時代下,陸續開始有收藏家、顧問開啟自己的Podcast頻道。本文將訪問富藝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主管雪鸞(Charlotte Raybaud)、羅芙奧國際藝術部總經理陳惠黛(Odile Chen)、中國潮流藝術媒體「藝術壯士」創辦人暨收藏家毛壯,分析在全球以及兩岸三地的年輕世代的收藏家的收藏經。

各地收藏家背景與輪廓
雪鸞提到,年輕世代藏家的收藏喜好多元,其中許多都有在西方留學、生活的經歷,這使得他們能夠破除語言屏障,目光更廣,對不同題材和媒介的接受程度較高,自然也更容易對那些年輕的新晉藝術家的創作產生興趣與共鳴。與資深藏家習慣於傳統實體空間中欣賞和了解藝術品不同,活躍於網路的年輕藏家更擅長利用社交平台發掘新的藝術家和作品,而藝術亦在社交平台上變得更親民—許多年輕藝術家積極地運營自身的社交媒體賬號,分享新作和創作過程,從而又吸引了更多新生代藏家關注藝術並進入市場。

年輕藏家也善用網路進行研究和學習、與不同地區的行家溝通,並廣泛閱讀藝術市場新聞,對新趨勢和新潮流觸覺敏銳、反應迅速,這也給資深藏家帶來了影響。近來在富藝斯拍場,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深藏家關注和購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也會關注年輕藏家和年輕藝術家的動向。雪鸞指出:「富藝斯將國際藝壇上的新晉藝術家帶入亞洲拍場,這種將新晉藝術家和藝術大師傑作並置的策略也是推動富藝斯在今年香港春拍取得兩場『白手套』佳績的成功因素之一,我們的選品猶如整個藝術市場的橫切面,在不同光譜上選取優質的作品。」此外,年輕一代與資深藏家一個顯著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藝術有自己的見解和共鳴,這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喜愛的時尚潮流等息息相關。其收藏更趨向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不僅收藏藝術品,同時也收藏設計品,或是本身穿戴的腕錶及珠寶等,也造就了拍賣行所推廣的「跨門類」收藏取得成功。

身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國際拍賣行羅芙奧在近10年內的藏家名單中,低於40歲以下的藏家佔比已經超過50%,雖然高價拍品的購藏仍是以資深藏家為主。面對年輕世代收藏家增長的現象,陳惠黛解析,藏家收藏作品會朝屬於自己世代有情感連結的作品,比方早期的收藏家傾向收藏本土藝術家的油畫,或是早期印象派等古典的作品,收藏的脈絡與生命背景和成長經驗有絕大部分的關聯,這也是近年來潮流藝術能在藝術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然而,收藏潮流藝術的藏家,不僅只是追捧明星或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KOL)的收藏,當自身收藏藝術玩具到一定的階段後,也會有想要更精進自己的收藏邁向版次少的原作,因此從這幾季的拍賣中,能夠觀察到藝術玩具的比例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原作雕塑、油畫等稀缺性作品。
中國潮流藝術媒體人暨收藏家毛壯早期為互聯網產業從業人員, 2012年,他在網路上創立了「藝術壯士」網站,主要推薦國際潮流藝術家與收藏分享;2015年正式開啟與之同名的微信公眾號。「藝術壯士」讀者的性別比例,有56%為女性,44%為男性。按照年齡比例分布,18至25歲的讀者佔30%;26至35歲的讀者,佔49%,為公眾號瀏覽量的主要來源;15%的讀者比例來自36至45歲的年齡區間。這與其他藝術文化類自媒體的觀眾群有較大區別,也體現了「藝術壯士」的內容定位鮮明、受眾頗為集中這一特色。毛壯在2014至2015年開始就陸續為觀眾公眾號的藝術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建立了兩個微信群組,搭建與讀者交流的橋樑。群組中,毛壯時常會和大家互相分享展覽資訊,也討論收藏心得。他發現,從潮流藝術收藏的入門教學專題,到如何挑選藝術家、畫廊,群組中讀者的收藏隨著「藝術壯士」公眾號的發展而更加精進。

收藏社群力
獲取收藏資訊,在資訊開放的時代,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人與人互相傳遞連結的管道,即便近期媒介推陳出新,就台灣而言,臉書仍是最多人使用,台灣的潮流藝術收藏社群中,臉書的潮流藝術收藏社團頗為興盛,KAWS、空山基、奈良美智、草間彌生等人的潮流藝術玩具與周邊商品在社團中均時常流通。在KOL藝術顧問方面,臉書粉絲專頁也成為KOL傳播資訊的管道。而在去年組成的「藏家筆記」粉絲專頁,由一群30歲左右的藝術收藏家與從業人員組成,透過Line群組交流資訊外,也不定期在Clubhouse中討論藝術收藏議題,如:全球明星中他們收藏了哪些作品,日前也與大眾同步收看蘇富比與周杰倫聯合拍賣。
對此拍賣公司針對不同平台,以不同種定位作為區分,讓推播的資訊能夠貼近藏家的需求。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平台興起又沒落、每天都有不同的意見領袖爆紅然後被遺忘。目前,富藝斯官方社群平台有Instagram、Twitter、YouTube、臉書、微信和微博。雪鸞分享到,從圖文到影片,從推送到直播,拍賣行的行銷部會根據不同的平台特性來進行內容創作和分發。社群媒體的好處是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迅速觸及大範圍的人群,讓大家認識、了解藝術,培養對藝術品的興趣。但是收藏是一個漫長而審慎的決策過程,作為拍賣行專家花在與藏家一對一深入溝通上的時間精力依然必不可少。
同時,新生代藏家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的動力十足,也樂於分享和交流。富藝斯亦很注重用多元的方式去分享專業見解並促進交流,譬如由拍賣行資深顧問暨布魯克林博物館名譽館長阿諾黎曼(Arnold Lehman)主持,圍繞博物館、藝術家和收藏群體關心的重要議題進行討論的「ART SPEAKS」線上論壇系列,以及特邀作家及演員貝絲.李西克(Beth Lisick)主持的藝術文化Podcast「VERSO」,都是以年輕藏家習慣的管道與方式為他們送上寶貴的資訊。
目前羅芙奧的紛絲追蹤人數已累積5.8萬人次,因為在臉書社群上提供較完整的資訊,除了藏家群以外,同時也匯聚了對於藝術有興趣的群眾。Instagram自2016年後開始經營,年齡層則是再比臉書略低,操作的重點以具有分享功能的限時動態為主,也隨著影像的需求增長發展輕影片。微信因為是針對中國的藏家客戶,所以會請中國同事調整用詞與版型。Line的使用上則是以客服作為定位,在拍前推播拍賣的提醒。在不同的社群媒體,運用不同策略,更貼近收藏家與藝術同好的需求。
毛壯認為,雖然現在潮流藝術的定義模糊且流動,但這類型的創作者常會有以下幾個特點:創作融入流行文化元素,作品融合年輕世代關注且熟悉的元素;藝術家會發售限量週邊,且周邊產品的交易十分熱絡;潮流藝廊、機構和藝術媒體的推廣;藝術家備受潮流品牌青睞,且參與國際大牌聯名合作;再來是藝術創作者深諳經營社區媒體之道。
其中,Instagram是年輕收藏家們主要獲取藝術家動態的重要平台,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商業性質及策略經營而使用的社群網站皆有所不同。大部分國外藝術家都會經營Instagram,時時更新其作品動態;而藝術家在不同地區的活躍度,也會影響其在不同社群的推廣—如日前正於UCCA Dune 沙丘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的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除了歐美的社群網站外,也註冊了小紅書與微博,分流不同的推廣內容。另外,毛壯也觀察到新手收藏者們的入門大部分是從關注意見領袖或是明星藝人開始,而更成熟的收藏家們則是會閱讀專業藝術媒體、透過社群網站,以及通過畫廊、藝博會、拍賣會、熟人推薦等方式掌握藝術家的一手資訊。
藝術市場訊號
富藝斯作為新晉當代藝術家的市場風向標,今年香港春拍刷新17位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包括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六角彩子及塩田千春等在內九位女性藝術家,其中艾米莉.梅.史密斯的《掃帚人生》(2014)以逾1,200萬港元成交,超拍前高估價20倍,成為當晚最受矚目的拍品之一。而7月13日於倫敦收槌的「New Now」專場以挖掘藝壇新星而聞名,此次共帶來六位首次亮相拍場的藝術家作品,更寫下17位藝術家拍賣紀錄,包括生於1990年代的藝術家如奧利.埃普(Oli Epp)、阿曼尼.路易斯(Amani Lewis)、辛非維.恩祖彼(Simphiwe Ndzube),以及2000年生的Z世代藝術家奇德拉.博薩(Chiderah Bosah)。

羅芙奧從每季拍品上的類型便可以觀察到藝術市場的訊號,尤其近年來潮流藝術、西方藝術家在藝術市場中地位逐漸提升,面對這兩季藝術市場的改變,陳惠黛分析,這背後其實是漸進式的改變。自2016年起,國際專場便引進KAWS的作品,目前KAWS在潮流藝術的領域中已經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讓KAWS在全球造成轟動的關鍵即是將「Companion」系列具體化為公仔的藝術玩具,透過藝術玩具的擴散效應,再配合社群媒體傳播,才能在近五年來造成持續性的蓬勃。
還有一例特別的案例,便是從玩具展開始發光發熱的中村萌(Moe Nakamura),除了定期發售作品以外,周邊限量商品也是促進聲量的重要關鍵,當藝術玩具作為飢餓行銷的作品時,便讓收藏的客群橫跨藝術界與玩具界。然而這些潮流藝術的曝光管道多為Instagram,陳惠黛面對這樣的趨勢便提供了另一項評估的關鍵,除了Instagram粉絲人數的增長,在藝術市場裡經得起考驗的關鍵便是是否與畫廊等有規模的機構的合作經驗,或是甚至已經被收藏家購藏。此外,近年來羅芙奧在拍賣會中締造了許多年輕世代藝術家的拍賣紀錄,包含:2020年秋拍艾迪.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無題》(2015)以4,176萬成交,寫下全球拍場第二高價紀錄,哈維爾.卡勒加(Javier Calleja)《綠日紅字》1,860萬刷新藝術家全球拍賣紀錄,然而,加藤泉、六角彩子、小泉悟、Mr.Doodle的拍賣熱度都十分亮眼。

「藝術壯士」主要會根據讀者群的閱讀喜好進行內容選擇,其中70至80%的內容來自卡漫風格的藝術家。毛壯發現,在其經營的社群中,有季鑫、譚永勍、顏秉卿、孫一鈿、陸平原這幾位中國藝術家深受年輕藏家的喜愛;而藏家關注的國外藝術家則有 Javier Calleja、Edgar Plans、César Piette、Baldur Helgason、Ryan Travis Christian等。其各自的創作風格鮮明,皆經過多年專業藝術訓練,且有中、大型畫廊的代理合作關係,展覽邀約也頗為頻繁。值得一提的是,年輕世代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對於有著動漫元素風格的日本藝術家也情有獨鍾,像是松山智一、大谷工作室、平子雄一、土屋仁応、下田光、七戶優等。

註1 參見《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2021,網址:https://reurl.cc/R0EEY6(2021年7月14日點閱)
註2 參見佳士得《2021年上半年全球成交總額報告》,2021,網址:https://reurl.cc/bXaamX(2021年7月14日點閱)
本文出自《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4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