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晚間6點執槌的佳士得(Christie's)香港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夜場,傳來了令人驚嘆的消息——總成交額高達10億4,039萬港元,打破歷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夜場的拍賣紀錄!相較去年春拍的5億4,338萬港元、秋拍的6億450萬港元,本次夜場成績持續大幅增長。
延續去年春拍夜場模式,在既有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專場的51件作品之外,再度集結了「融藝」專場,匯集多位西方當代藝術炙手可熱的名家,如:美國最為價昂的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普普藝術先驅洛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德國當代藝術宗師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當代雕塑大師安尼斯.卡普爾(Anish Kapoor),還有甫於香港首展引發高度關注的喬治.康多(George Condo)等25件作品,陣容華麗堅強,本次夜場一共呈現76件拍品,總成交率達86%,以金額計更達到93%。
佳士得香港春拍坐收10億港元創史上新高
綜覽本場高價成交拍品,趙無極再度制霸夜場,奪魁的《14.12.59》以1億5,5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1億7,672萬港元,也躍居個人第三高價拍賣紀錄;接連登場的《02.11.59》成交價亦高達9,460萬港元,排名全場第二。季軍則是眾所矚目的陳逸飛《麗人行》,以8,335萬港元成交。第4名為美國藝術家巴斯奇亞,《無題(橘色運動人像)》以7,322萬5千港元易主。第5高價作品仍是趙無極,《10.11.58-30.12.0》成交價為7,210萬港元。
擔任開路先鋒的朱德群,首先亮相的《第182號碩果》一作,自200萬港元起拍、以雙倍的400萬港元落槌價輕鬆突破高估價,為本場夜拍創造一個熱絡的開始。朱德群全場僅有一件作品流拍,其餘作品則都穩健落在估價中易主。而在去年秋拍夜場領銜的吳冠中,自Lot 15起,一連有七件作品陸續上拍,也是本次夜場上拍作品最多的藝術家,拍前估價最高的Lot 17《灕江新篁》,吳冠中從1975年至1994年以來,陸續以此為題創作過四幅作品,始自他甫於1974年回歸水墨創作的桂林山水題材,本次上拍之作是年代最晚的一幅,拍前估價為1,800萬至2,800萬港元,然而現場喊價止步於1,400萬港元,惜以流拍收場。眾多作品當中,《嘈嘈皆鄉音》吸引多名現場藏家競價,自200萬港元起拍,最終競爭至85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高達1,030萬港元,表現最為亮眼。
左:朱德群《第182號碩果》以490萬港元成交;右:吳冠中《灕江之濱(一)》成交價為1,066萬港元。(攝影/楊椀茹)
趙無極《14.12.59》以1億5,500萬港元落槌,以1億7,672萬港元成交價榮登本次夜場冠軍,也寫下個人第三高價拍賣紀錄。(佳士得香港提供)
趙無極轉型佳作,高價熱潮未退
自趙無極在去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以《29.01.64》闖入2億港元大關,亞洲藝術精品的價格高度與藏家不惜重金購藏的積極態度更為明顯。而若說趙無極的創作於1960年代攀升至巔峰,時間點往前推,1959年之於趙無極,可謂關鍵時刻。1959年,是趙無極創作生涯的重要階段,從甲骨文時期轉型跨入表現主義,在創作心態的昇華使作品更顯磅礡氣度與原始能量,渲染力與激情,也自此年開始,趙無極不再為作品命名,因為他轉而致力描繪「看不見的東西:生命之氣、風、動力、形體的生命、色彩的開展與融合。」本次上拍的多幅作品都反映出趙無極在此時對於創作力求提升的概念,也受到藏家熱烈競逐。
被視為全場最重量級的作品,Lot 23《14.12.59》在朱紅與墨黑的撞擊中,一股白光自畫面中央迸發,顯現出湧動的原始能量。早在2007年佳士得香港春拍就曾現蹤,當時以2,944萬港元成交。時隔11年,本次拍前估價已達到6,800至8,800萬,當此件作品自4,500萬港元起拍,自是旋即引發一陣熱烈的追價,最終由佳士得台灣區總經理翁曉慧為電話買家出價至1億5,500萬港元,成交價為1億7,672萬港元,也躍居趙無極第三高價拍賣紀錄。隨後登場的Lot 24《02.11.59》以3,000萬港元起拍,由現場牌號9392的藏家出價至8,200萬港元逼退對手,成交價達9,460萬港元。而該名藏家更是趁勝追擊,同樣也對自3,000萬港元起拍的《10.11.58-30.12.70》喊價至6,200萬港元,以成交價7,210萬港元拿下。三件作品的易主,引來了三次全場的熱烈掌聲,這正是大家對趙無極的致敬。
趙無極《02.11.59》成交價9,460萬港元,為本季夜場第二高價之作。(攝影/楊椀茹)
時隔20年的等待,《麗人行》驚豔全場
除了關注趙無極的市場熱度是否持續滾燙,場中另一亮點之作當屬陳逸飛的《麗人行》。作為中國開放改革之後,首位在美國、英國藝壇聞名的中國藝術家,陳逸飛於1990年代發展的「海上舊夢」系列,以古典寫實的精湛技法再現1930年代老上海的紙醉金迷,以氤氳朦朧的光影氛圍烘托出充滿追憶感的復古情懷。在《麗人行》中,四名穿著講究的女子輕緩走過觀者前方,此作曾在1997年於中國嘉德上拍,時隔20年再度翩然面世,只見麗人的從容閒適依舊,然而,場上的藏家們則早已是摩拳擦掌。拍前估價待詢的作品,自3,800萬港元起拍,最終由現場牌號9215的藏家出價至7,200萬港元落槌,以8,335萬港元成交價順利抱得美人歸。
旅美藝術家朱沅芷在拍賣市場沉寂數年再度受到注目,甫於去年蘇富比香港秋拍《工業之輪在紐約》以1億530萬港元成交價締造個人新高紀錄本次登場《歡樂節慶的百老匯》,以經典的紐約街景元素為題,透過發展更臻成熟的「鑽石主義」打造清透亮麗的光影變化,傳遞出瀰漫於冬日暖陽中令人歡愉的節慶氣氛。之前曾在2008年佳士得秋拍上拍時以578萬港元成交,而在此刻現身的估價已達3千至4千萬港元之高,由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為藏家以5千萬港元拍下,成交價高達5,860萬港元,成為本夜場第六高價作品,也一躍成為藝術家個人次高拍賣紀錄。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No. F. C. H.》穩健地以2,650萬港元成交。(佳士得香港提供)
日本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與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拍賣表現持續穩定。草間彌生創作於1960年的《No. F. C. H.》,是她於1998年舉辦的「Love Forever: Yayoi Kusama, 1958-1968」美國日本巡迴展覽中展出的11件「無限的網」系列作品之一,以恰突破高估價的2,650萬港元成交價易主。而另一件《檸檬汁》表現亮眼,在落槌之際即突破高估價,以1,150萬港元成交。
朱沅芷《歡樂節慶的百老匯》成交價為5,860萬港元,直逼低估價雙倍。(佳士得香港提供)
台灣藝術家漲勢續升,中國當代藝術壓軸競價
而在本次夜拍中,台灣藝術家表現相當出采,作品極受藏家青睞的情形也反映在積極的出價動作上。作品風格極簡的林壽宇甫在去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登場的《愛德華路》以382萬港元成交價,刷新個人紀錄,在本次上拍的二組作品,又再度締造市場價格嶄新高度。先行登場的Lot 40《繪畫浮雕雙聯作》拍前估價為200至300萬港元,最終以42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達到514萬港元;而Lot 55《二月五日》以100萬港元起拍至4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490萬港元,在同場重新譜寫個人前二高的拍賣紀錄。至於在近年稍顯沉寂的席德進則以創作於1961年的《珍妮特畫像》奪人目光,本作以100萬港元起拍,引發多方買家競逐,最終以370萬港元落槌,以逾高估價二倍的454萬港元成交。而雕塑藝術家李真也在本場刷新個人紀錄,《黃金雨》一作可謂本場黑馬,自100萬港元起拍,旋即引發多名現場與電話買家熱烈競逐,出價一路扶搖至820萬港元才落槌,以994萬港元成交,易主之際也引發現場一陣掌聲。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專場由中國當代藝術家壓軸,在尾聲持續引發一波競價熱潮。袁遠的《彼岸 3》以逼近高估價雙倍之高的225萬港元成交,而黃宇興的《寶島》自30萬港元起拍,出價至45萬港元時,一名電話藏家直接喊出80萬港元,以勢在必得的決心以100萬港元成交價拿下此作,為「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的尾聲畫下驚嘆號。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無題(橘色運動人像)》成交價達7,322萬5千港元,排名夜場第四高價,亦為「融藝」專場最價昂之作。(攝影/楊椀茹)
融藝專場新風貌,西方當代藝術搶灘
隨著夜拍進行至後半段「融藝」專場,紛呈的歐美當代藝術風貌與亞洲現當代藝術之間何以對話、交流,提供了亞洲藏家欲從現有的收藏版圖進行拓展與位移的思考空間,該如何跨出第一步,佳士得香港擘劃的「融藝」專場也起到了推波助瀾之線索與效果。
「融藝」專場由近幾季的拍場新寵印尼藝術家克莉絲汀.嬡珠(Christine Ay Tjoe)打頭陣,《3→2 #05》以一抹怵目的殷紅揭開了「融藝」的序幕。身為天主教徒的嬡珠,不難聯想她欲藉由紅色來表現基督信仰的象徵寓意,從起初的苦難至最終獲得救贖的歷程,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極易牽動起觀者的共鳴,作品高張力的視覺震撼感也吸引藏家競逐,此作以2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達250萬港元。
接著來看西方當代藝術。在去年紐約蘇富比(Sotheby's)春拍中,巴斯奇亞一幅作於1982年《無題》,由日本藏家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以1億1,050萬美元成交競得,使巴斯奇亞擠下亦師亦友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榮登美國最貴的藝術家,而在本次「融藝」專場亮相的《無題(橘色運動人像)》拍前估價即達6,200萬至9,400萬港元之高,從5,5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翁曉慧代表的牌號8095電話藏家出價至6,3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達7,322萬5千港元,也讓這段崛起於美國街頭塗鴉的傳奇從美洲續寫至亞洲。
林壽宇以《繪畫浮雕雙聯作》拍出的514萬港元成交價,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佳士得香港提供)
除此之外,在本次上拍的西方當代藝術之中,追價熱度最高的即是在3月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期間,於海事博物館舉辦首次香港展覽的美國藝術家康多本次上拍的《抽象人體組合》,估價為240萬至320萬港元,自150萬港元起拍即吸引現場三名買家相互抗衡,最終由牌號9509買家以800萬港元的出價勝出,成交價970萬港元,達高估價三倍之多。卡普爾最具標誌性的不鏽鋼雕塑《鏡子(有機綠到東方藍)》,不同於常見的光潔晶亮,在落槌時即超過高估價,以586萬港元成交。而李希特、喬治.巴塞利茲(George Baselitz)、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等藝術家的作品皆在估價範圍中平順成交。至於普普藝術先驅李奇登斯坦的青銅雕塑《帽子戲法》,充滿藝術家慣有的詼諧風格,則惜以流拍收場。
2018年佳士得香港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當代藝術」夜場,無論是表現穩健的法蘭西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與吳冠中,以及陳逸飛與林壽宇等人,皆是從自己的亞洲背景為根基,致力探索與融合東西藝術交匯的藝術家,也從近年拍賣新高紀錄持續改寫可看出。而在「融藝」專場登場的西方當代藝術也為有意跨到此領域的亞洲藏家,梳理出當前最受注目的西方藝術家,而從拍賣結果也顯示亞洲藏家對西方當代藝術的高度興趣與接受度。本次夜場讓東西方藝術同場爭豔、相互輝映,也為日後可期待的藝術市場跨區域交流與活絡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