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邁入2024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以下簡稱畫廊協會)也完成新舊交接。繼2023年12月底新一屆理事長與理監事選舉、2024年1月上旬馬不停蹄舉辦的第16屆理監事共識營後,新任理事長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副理事長阿波羅畫廊負責人張凱迪以及較過往更年輕的理監事團隊,共同為成立32年的畫廊協會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剛過而立之年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作為畫廊協會每年主辦的最重要的活動,自創立以來從未間斷,堪稱臺灣藝術產業風向標,甚至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維持展商數量持續增長,在2023年達至前所未有的145家參展畫廊規模。陳菁螢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來描繪ART TAIPEI延續至今的發展歷程,這也成為畫廊協會繼續穩定推進的基礎。
談及畫廊協會未來三年藍圖的擘畫,陳菁螢反覆圍繞「產業動能」展開總體思維上的闡述與實作規畫上的介紹。一方面,產業動能與整體環境息息相關,影響著產業中的每一角色與環節;另一方面,畫廊協會作為藝術產業中的重要一員,也對其中動能的開發具有相當的能動性。就此來看,圍繞「產業動能」的思考與擘畫,確實不失為畫廊協會值得推進的思路。
國際藝術市場走勢與臺灣的內需市場
身為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的陳菁螢,疫情幾年間也未停下走南闖北的腳步,據她觀察自2023年伊始,世界範圍內各地的藝博會都出現整體營收大幅下降的現象,且這個趨勢仍將持續,接下來全球各地都會出現區域性市場增強的現象,僅有少數具巨大競爭力的藍籌畫廊才足以真正地覆蓋全球性市場。她認為受疫情及區域性衝突等因素影響,包括旅行、運輸、保險等費用居高不下,以至於相當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區域性市場來支撐整個產業挺過全球不景氣的局面。
陳菁螢同時也基於對臺灣龐大的內需市場潛能的觀察,對臺灣藝術產業的前景表示樂觀。如同國際藝術市場對臺灣藏家普遍的高評價,陳菁螢對臺灣收藏潛能有十足信心,她估計至少還有60%以上的民間收藏資源待開發,因而持續深耕臺灣藏家,尤其是讓更多的企業投入藝術收藏,讓更多人理解、並以行動將藝術品視為可信賴的資產配置方式,是值得臺灣畫廊界思考與行動的方向。
從藝博會到藝術週、再到全年的佈局與節奏
畫廊協會本屆理監事團隊包括多位具國際經驗的中生代畫廊主,大家普遍懷有提升臺灣藝術產業整體動能的共識。就具體舉措而言,首先即是資源的集中與串聯,據陳菁螢介紹,今年秋季的ART TAIPEI將結合眾多藝文場館,包含畫廊自身空間、美術館、博物館及藝術產業相關角色等,擴展連結至為期十天的「台北藝術週 TAIPEI ART WEEK」,接軌國際間近年來足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慣用策略,也延續、也更集中畫廊協會過去已有推動的「館際聯盟」 經驗,讓藝博會不只求商業,更進一步成為促進多元關注、推動多元交流的平台。此番串聯還將積極尋求與故宮這樣的指標性館舍合作,擬規劃諸如夜訪故宮、專家對談等靈活的合作形態。相關配套如票券連動也將納入規畫,旨在創造串聯能量的最大化,讓秋季的臺北成為亞洲甚至更大範圍內文化人群的必訪之地。
這樣的串聯首要目標是促進整個社會對這個藝術展的關注;再者,也是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吸引包括藏家在內的藝術愛好者進入畫廊及各種藝術場域來親炙乃至購買藝術品,藉此進一步啟動和提高市場動能。陳菁螢表示疫情三年讓畫廊產業流失大量觀展觀眾,甚至有些畫廊被迫改變策略、展覽大幅減少甚至結束營業,而進入藝博會的藏家據統計有高達60%不會去畫廊空間。因而如何為畫廊空間導入觀展流量,如何培養有觀展習慣的長期客人,都是畫廊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除ART TAIPEI外,畫廊協會每年在北、中、南各地的深耕,也帶動國內產業能量的流動。每年分別於春、夏舉辦的台南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南藝博)和台中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中藝博)以飯店型博覽會為主要形態,在陳菁螢看來,二者既肩負深耕地方、擴大客群觸及的使命,也為秋季的ART TAIPEI乃至整體畫廊產業的發展打下基石。接下來畫廊協會將藉兩個藝博會進一步對準區域市場,台南藝博不局限於臺南、而是對準整個南部市場;台中藝博則細致化量身定做的策略,例如與當地建設公司對公共性藝術作品的需求偏好相結合。二者都力求在變化之中與在地藏家和企業建立更加密切的連結,也持續為各畫廊的年輕藝術家累積經驗和市場基礎提供平台。
基於藝術家個展的「ART SOLO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SOLO)於2022年的重啟,為畫廊協會的藝博版圖增添重要拼圖。陳菁螢接任理事長後很快與團隊定錨了ART SOLO的下一步方向,除主體的畫廊展區外,今年開始將另設主題策展區,以策展人培力計畫公開徵件,入選計畫將獲畫廊協會支持,不僅為之免展位費,也進一步媒合畫廊來進行作品銷售,力圖進一步拓展藝博會的多元性。同時也將打開臺北花博爭艷館的中庭作為跨界活動場域,銜接周邊城市生活脈絡,持續打造年輕的都會型藝博會,以較低展覽成本培養從畫廊到藝術家的年輕世代。
社會各方能量的調動與整合
畫廊協會在市場動能提升上的著力點,除在藝博會規畫佈局、會務拓展等「本分」工作上進行創新外,另一大方向則是面向協會外部社會各界的串聯與整合。陳菁螢指出2024年畫廊協會將與外部單位合作投入製作「臺灣藝術市場年度報告」,針對市場規模、購藏群體結構與趨勢等面向,以具體數據和分析觀察來提供整個產業以明確的資訊依據,讓畫廊業者足以藉之來評估各自營運方向和策略,而非仰賴口耳相傳的經驗談。
長期以來,畫廊協會都在臺灣藝術產業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去年底也積極參與了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以下簡稱視盟)主導的《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的提出和倡議。陳菁螢認為一方面,畫廊協會本就肩負代表業界與政府溝通的使命,無論是針對文化政策面的建言與合作,還是在政府資源之外制定協會對產業界協助的策略,例如透過協會提供的補助款來補足政府補助案無法涵納的部分。近期文化部「黑潮計畫」引動畫廊界的廣泛討論,畫廊協會也在如上兩個面向上施力,力求擴大文化政策紅利帶來的產業動能,以助於提升畫廊國際化積極度。
陳菁螢認為臺灣整體上的藝術產業須以共榮共好為目標,因而畫廊協會也有責任和義務與代表藝術社群的視盟互相支持、密切溝通,鑒於此前的溝通合作都基於雙方的真誠與互相尊重,陳菁螢對此相當樂觀。一方面,這樣的溝通可以讓視盟充分了解藝術市場的趨勢和運作模式,協助更為廣泛的藝術家群體拓展市場表現,也塑造整個藝術生態與商業市場的良性互動,畫廊協會也可在藝術合約意識與實作上提供協助;另一方面,畫廊協會也重視協會內部交流,讓畫廊業者拓展商業以外的視野、積極學習當代藝術在創作與策展等方面的新動態,反過來也可不斷提升產業高度。
推動產業健全與永續
近年來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為核心的ESG概念已在世界範圍內成主流趨勢,畫廊協會近年也積極回應環境與產業永續課題,從畫協產經研究室綠色使命辦公室的設立,到2023年ART TAIPEI藉由「藝術資產與永續示範展區」來推廣作品結合數位憑證登錄及管理、以及碳權交易的產業應用,畫廊協會在觀念與實作兩個面向上力圖扮演產業先行者的角色。如今臺灣正進入一個民間企業、機構大量進入ESG轉型階段的時期,畫廊協會一方面為推動畫廊產業自身的永續轉型而努力,另一方面也朝向社會、接軌新趨勢。
陳菁螢也認為在與整個社會、與臺灣企業之ESG轉型需求對接的過程中,同樣可調動起新的藝術產業動能。這既可在畫廊協會既有的藝博會地方深耕、多元發展等方面的工作中深化,也可積極透過新的市場機制研發、專業配套機制的建立,逐步朝向新的產業結構而發展。將碳權交易的全球趨勢納入藝術品交易與資產管理來思考,便是畫協扮演產業先鋒的一例,儘管市場對此大致仍處於觀望階段,這一方向已相當明確。陳菁螢認為臺灣藝術產業中的各方也需要開始學習計算碳足跡、理解自身在這一社會趨勢中的未來角色,而產業若要開發企業層面的收藏客群,也需要理解這些觀念、學習實作方法。
陳菁螢強調藝術收藏並非僅出自情感和興趣,也可以是一種資產,當以規範化的管理模式來面對。藝術品鑑定鑑價即是規範化管理的重要一環。畫廊協會2023年初發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藝術品鑑定鑑價作業準則》,並在協會會員間持續強調在內需市場動能之中,鑑定鑑價的重要性、策略和方法,也透過開啟「藝術品鑑價專業國際人才專班」課程提供專業的學習管道,累積人才儲備。陳菁螢指出臺灣並非不存在這樣的專業機制,而是由於資訊流通不足而並未成為產業主流,在人才培育的同時,也應當透過不同管道讓業界、讓社會了解可如何尋求專業支持,資訊開放是產業成熟化、制度化與健全化的重要一步。
小結:新的產業轉型階段
在此番與畫廊協會新任理事長的採訪中不難感受到,畫廊協會對於臺灣已邁入新的藝術產業發展階段有著與時俱進的認知,對於如何切入不同環節來改善整個藝術產業也有全盤的思考。從吸引觀眾回到畫廊、吸納更多企業收藏進入市場,到推動產業所依託的整體文化環境的改善,同時也致力於搭建專業管道以對接市場,以及開啟年度市場報告的累積,這些不同層次的內、外部工作,都是畫廊協會在這一轉型時代所面對的新責任與新挑戰。陳菁螢認為隨著新生代畫廊主陸續接手主導畫廊營運,畫廊產業也逐漸進入一個以專業管理與品牌形象為重的新時期,識別產業動能之所在、並研發出適宜的策略,藝術市場與藝文環境中的各環節便得以互蒙其利、共融共好。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