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藝博會版圖裡,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簡稱香港巴塞爾)已經牢牢佔據重要的版圖,誰能在今年242家展出畫廊裡脫穎而出,誰就是今年的畫廊贏家。那麼,今年的台灣代表隊,我們的台灣畫廊帶來了哪些藝術家作品呢?或者是,還有哪家畫廊呈現了台灣藝術家的展覽?這些畫廊與藝術家,所帶的作品,背後的展出思維又是什麼?
在全世界藝壇人士都在3月匯聚香江的此刻,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展出現場,就像真正的藝術聯合國,全球五大洲的藝術人都來了,這刻,誰能成為舞台明星呢?王攀元,還是黃海欣?是趙春翔,還是史金淞?且看台灣畫廊代表隊在香港巴塞爾的先發陣容。
TKG+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TKG+呈現饒加恩、周育正、何采柔、陳敬元、彌載映(泰國)與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緬甸)六位藝術家的作品,切入當代創作者對藝術史與純粹美學的關懷,以各自藝術領域內不同的探索路徑,透過美學經驗的捕捉轉譯,將敘事回歸到「藝術」本質的再造。此外,藝術家袁廣鳴今年以錄像作品《異鄉人》入選「光映現場」(Film)展區,《異鄉人》試圖探問在當今全球化底下的在地生存處境,凝視現代人的困頓與憂懼。
TKG+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安卓藝術中心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安卓藝術則推出中國藝術家史金淞個展「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史金淞獨特的創作思維與方法論使其以「個體身分」去體驗時代的變遷,以完成一種「個人的公共性」。其中,作品《華山計畫》圍繞著充滿文化象徵意義的名嶽華山發展而成,藝術家「偽造」的生活用品,創造一系列人們日常生活的痕跡,探索人在既定的文化秩序與價值體系中的生存模式,進而質疑現行的文化氛圍、文化價值對於人的塑造與異化;而藉由「燃燒」探討文明變遷的《1200度》則延文明的臨界點,消解了物質在原有文化系統中的意義,隱含著破壞與毀滅、潔淨與重生的意味。史金淞認為「破壞」與「解構」才能直面、剖析這個巨變的時代,避免自身成為煙消雲散的一部分。
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Eskenazi 與藝術家趙夢,於趙夢作品前合影(由左至右)。(本刊資料室)
安卓藝術中心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索卡藝術中心已連續七年參與香港巴塞爾,今年再度以藝術史觀點出發且著重於現今時代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帶來橫跨地域的洪凌、毛旭輝、趙夢、張英楠與池田光弘(Mitsuhiro Ikeda)五位藝術家,以不同文化背景重啟亞洲藝術與西方交流的呈現。其中藝術家趙夢經典代表之作「文人供石」系列重新詮釋中國千年古典之美。他於哈佛大學陶藝中心研究東西方當代文化多年,其造型美學仍保留了純正的東方寫意和氣韻態度,將中國園林山石肌理並予以西方抽象性線條表現,突破人們過去對東方山石排列、疊置與層次的觀念。最新作品「祥雲圖」系列,藝術家建構作品思維提出更多觀看可能性,重新將陶瓷、水墨以及燈光裝置多媒材結合,試圖在二維空間製造出立體顯影效果,讓每個畫面的流動都代表一種冥想過程,以達到藝術家內心精神的無窮探索。
耿畫廊畫廊主耿桂英與彭薇「我就在這」立體裝置作品合影。(本刊資料室)
耿畫廊的展位現場以王攀元作品開闢出孤寂蕭散的美學前奏;現代藝術在華人世界興起的脈絡,將在王懷慶、蘇笑柏、蔣友梅與彭薇的作品中,串起不同的面向。王懷慶《夜宴圖》與蘇笑柏「小小瓦」系列,在同為油彩的媒材裡,各自詮釋鄉愁的象徵與異域的失落。蔣友梅與彭薇,對於媒材態度不單是駕馭,而是帶有深刻的東方底藴與陰性的氣質;蔣友梅的「渡」系列,將梵文的《心經》拆解成符號,書寫在紙本上,以及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石頭上,該系列仍在進行中,未來將放置在藝術家屬意的地點,構成「緣起」的開始。彭薇展出兩幅「一夜之間」系列,白描的三聯屏,在類似祭壇畫的形式裡,交織界畫的樓閣空間,另闢一種敘事邏輯。展出者的生平之於藝術家的身分,讓作品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產生了對話的空間與縫隙,東西文化的探索,以伏流之姿,發出時代下被遺漏的聲音。
尊彩藝術中心負責人余彦良、陳菁螢夫婦於李元佳作品前合影。(本刊資料室)
如果在香港巴塞爾,想一次看到完整的戰後華人抽象藝術,尊彩藝術中心一定程度的滿足了藏家的需求。尊彩推薦的藝術家,不是價格已高的趙無極與朱德群,而是挑選不同領域的抽象藝術家代表,包括趙春翔、陳庭詩、李元佳、楚戈、林壽宇和李重重。這份展出名單,有4月將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舉行完整個展的趙春翔,有這三年在藝術市場價格迅猛崛起的林壽宇,還有東方畫會近兩年異軍突起,重新被梳理挖掘的李元佳,還有出身水墨世家以溫婉線條表現抽象風景的李重重等,這群藝術家,他們有著一樣的經歷,都是從中國來到了台灣,然後各奔東西,在相異的土壤落地生根創作。VIP預展首日,李元佳的作品僅剩一件,林壽宇版畫全部售完,可見熱銷。進入尊彩展位,不同媒材表現的抽象藝術,從30萬元到1,100萬元新台幣的價格區間,讓藏家擁有完整的選擇空間。
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趙春翔作品。(本刊資料室)
劉小東與喻紅夫婦,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藝術家夫妻檔之一。(本刊資料室)
擅長以藝術家個展,在香港巴塞爾奪取藏家關注的畫廊,誠品畫廊絕對名列前茅。這些年,從徐冰、展望、蔡國強、黃海昌,再到今年的劉小東,透過誠品的品牌、藝術家的作品魅力,加乘香港巴塞爾的黃金地段,讓誠品推出的藝術家個展得到極佳的曝光。本次,劉小東從2008年至今創作的近30件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版畫與紙本作品,完整一窺劉小東這位中國當代「新生代」繪畫代表人物的心路。他隨著中國當代的崛起為世人所知,但這十年之間,他依然在簡單的日常生活裡,尋覓藝術家的精神想望。首日展會中,除了定價1,150萬人民幣的《記憶樹-1》仍在洽談,其餘中小尺幅作品銷售長紅。例如自畫像版畫30版,在今日開幕二小時內就銷售了15版。劉小東的魅力,在此完全體現。
誠品畫廊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岱蔚,於吳大羽個展展位。(本刊資料室)
吳大羽,第一次完整的在重量級國際藝博會,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今年的大未來林舍畫廊,以吳大羽個展的形式,讓所有人見到這位中國現代藝術一代宗師。他一生不間斷、多角度探究藝術的各種嘗試。在吳大羽的學生,包括趙無極、吳冠中與朱德群等人都已普遍獲得認可之際,這些年隨著人們對吳大羽作品的研究愈加深入,他的作品亦正處於穩健走揚的勢態,包括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與厲為閣(Lévy Gorvy)都開始購入其作。此次於大未來林舍展位,各地的藏家、拍賣行專家紛紛前來一探,可見作品的走紅程度。而大未來林舍畫廊,作為最早挖掘吳大羽作品價值的畫廊,今年亦當仁不讓,展出畫廊珍藏多年、藝術家包涵了油畫、漫畫、水墨、彩墨、蠟彩、色粉、水彩、鋼筆畫到鉛筆畫等不同媒材的作品。透過豐富媒材的展品,即可看出吳大羽之於多種風格的深入研究,如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乃至於東方線條及構圖的實驗。而許多珍貴的紙上作品獲得諸多藏家探問,但畫廊負責人林岱蔚堅持只展不售。這些珍稀之作,都將作為畫廊未來持續展覽推廣之用。
單慧乾作品《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Looking》。(本刊資料室)
影像與媒介的數位化,已是人類生活環境的一部份,而同樣生活在其中的藝術家,在追求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挑戰著人們習以為常的觀看慣性與形象認知。其玟畫廊展出布魯斯・米本與艾德・桑托斯(Bruce Yonemoto & Eder Santos)、張乾琦、洪子健、袁廣鳴、余政達、Victoria Sin和Su Misu等人的作品。在洪子健亞裔美國人的視角,作品《Single-channel》節錄了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發言,凸顯了政治與媒體間的隱喻。BDSM等性少數議題在Su Misu的攝影與錄像作品中一覽無遺,透過繩縛的美學,試論了宰治與被宰治的關係;單惠乾的作品《Illocutionary Utterance》與《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Lookinkg,在跨性扮裝中,針對雙脣與顏面的部位,道出凝視和言說、延伸的暴力與認同問題。其玟畫廊今年大膽的從性別、身體與認同,乃至於次文化議題出發,並扣合對於影像和媒介的省思。
非畫廊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非畫廊呈現陳順築個展,這也是非畫廊首次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家陳順築於2014年離世,得年51歲。其作品承載著對家庭、對家族和對社會的一種感懷和思念,也同時啟發了當代藝術家在創作形式和材料選擇的多元運用,他的純手工製作讓作品的誠摯感情溢於紙張。非畫廊以「因為愛」為題,選擇了陳順築創作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三件作品《金都遺址》、《哀感謝》和《聖家族》展出。《金都遺址》是藝術家對早逝父親的思念,《哀感謝》則是對已逝的母親的愛,《聖家族》則是對家人和親友的無限關懷,提供觀者透過藝術品作為對生命哲學的另一種探索。
亞洲藝術中心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亞洲藝術中心帶來新加坡重要的藝術家鍾泗濱,1917年出生於廈門,先後至香港、澳門,最後落腳於新加坡,1946年開始於南洋美專任教,影響了新加坡的藝術時代,1952年和同輩藝術家旅行至峇里島,發展南洋繪畫風格,此後結合野獸派與印象派,成為南洋畫派,也是華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這次展覽的主題「「一窺畫室:鍾泗濱抽象與具象之間」以工作室場景,呼應著藝術家1960到70年代的創作狀態,多產且多變的媒材使用,在繪畫、雕塑與浮雕之間,遊走著具象與抽象繪畫語言,這個時期也是藝術家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諸如作品《午》、《建構》與《沈思》,在畫布上,結合了陶、鐵和木板等不同的媒材,也結合許多現成物的拼貼在其中,展覽現場除了場景的再現,也試圖透過檔案與資料,為世人介紹鍾泗濱在藝術史上的座標與定位。
Tags
ARTouch編輯部( 166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