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44年篳路藍縷開花結果!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正式開幕,中央與地方就2期計畫交鋒

44年篳路藍縷開花結果!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正式開幕,中央與地方就2期計畫交鋒

Grand Opening of the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在典禮上,首先細數篳路藍縷到開花結果的歷程:「44年了,我們從把世界電影帶給台灣的『電影圖書館』,到搶救電影的『電影資料館』,再到自己的記憶自己修的『國家電影中心』。如今,我們有一個場館,可以完整而豐富地呈現台灣在電影、電視、廣播百年發展的軌跡跟歷程。一步一腳印,我們找回了台灣的記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在去年8月進行完工點交儀式後,11月終告別棲身43年的青島東路七號四樓基地,搬遷至新北市新莊副都心的新永久館址,並在12月17日對外開放、搶先推出「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現正熱烈展映中。而在昨(7)日,國家影視聽中心也舉辦正式開幕啟用典禮,同時宣告實體圖書館及虛擬的影視聽資料庫問世。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新北市長侯友宜等皆蒞臨現場參訪,而未竟之2期計畫的土地產權移轉問題,也掀起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交鋒。

左起:文化部長李永得、行政院長蘇貞昌、總統蔡英文、新北市長侯友宜、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共同進行啟動典禮。(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前世今生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在典禮上,首先細數篳路藍縷到開花結果的歷程:「44年了,我們從把世界電影帶給台灣的『電影圖書館』,到搶救電影的『電影資料館』,再到自己的記憶自己修的『國家電影中心』。如今,我們有一個場館,可以完整而豐富地呈現台灣在電影、電視、廣播百年發展的軌跡跟歷程。一步一腳印,我們找回了台灣的記憶。」

回顧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前世今生,最早係於1978年成立「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圖書館」,1989年更名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後,並於1991年5月16日轉型為「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1994年,上百位電影、藝文、學術界人士連署發起「為國家電影文化中心請命」共同聲明,呼籲通過國家電影文化中心興建計畫,開啟了此一爭取之漫漫長路,直至蘇貞昌首次擔任行政院長時,新聞局與台北縣政府在2006年方達成將中心設於新莊副都心的共識;2014年升格並更名為「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後,並終在成立四十週年的2019年,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隔年正式轉型為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歷經逾40年的等待、3年的施工期,座落於新莊副都心的新場館在今年盼來了正式開幕啟用。

未竟的典藏庫房與2期土地簽署

國家影視聽中心首屆董事長藍祖蔚接續表達感激之情:「前輩們守護著國家的影音資產,四處流浪、寄人籬下,好不容易今天我們有了自己的家。」他也呼籲「有文物才有歷史,有記憶才有故事」,表示中心目前16間片庫共藏有18,000部電影膠卷與20萬份檔案資料,皆為臺灣珍貴的歷史文物,亟待更好的典藏環境。國家影視聽中心在90年代初左右,開始搶救、保存電影膠卷及相關文化資產,且於1991年短租廢棄的中和自強游泳池,作為膠卷暫棲之所;膠卷及文物接著於1993年轉進新店遠東工業區庫房,並於1997年再轉進樹林新加坡工業區庫房至今;中心亦分別於2007與2008年啟動電影片數位典藏與數位修復業務,已數位掃描427部、數位修復66部影片。

「蘇院長看見我們的艱困,在他的指示、侯市長支持與李部長的規畫下,(國家影視聽中心現址)外面的空地很快就有博物館與永久片庫的規畫與設計,讓這些國寶有更好的對待。」藍祖蔚預告道。誠然,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前年10月視察國家影視聽中心樹林片庫與新莊1期場館工程時,即強調國家影視聽中心只是起步。他當時「看到國家的片庫不僅是租來的,且在工業區裡分成15個地方,工作人員甚至要在充滿撲鼻酸味的環境,一寸一格地修復影片」,宣示「臺灣需要電影中心、有片庫,才不會將前人努力、智慧辛苦結晶及投入感情的片子,毀在空氣及歲月裡。」行政院著手國家影視聽中心2期計畫,其中便含括專業典藏片庫、影視聽文化資產典藏修復及數位化等工程,而54億的經費將由中央全額負擔。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為蔡英文總統講解酸化的膠卷的過程。(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蘇貞昌昨天重申中央對2期計畫的決心,並表達國家影視聽中心若有需要追加該期預算,中央也將全力支持。話鋒一轉,他也直接向新北市長侯友宜喊話,點明對方任期只剩一年,必須加快完成2期計畫的土地簽署。蘇貞昌闡釋文化部的顧慮即在於,第2期共1.6公頃的土地產權始終尚未如第1期順利移轉。他並分享過去擔任縣長處理國立臺北大學經驗教訓,強調完成房地合一,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蘇貞昌前發言時則指出,新北市已在1期計畫中,無償取得市價超過60億的土地,供國家影視聽中心興建,並出錢辦理主體工程。他也附和2期計畫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強調新北市會提供土地,大家攜手合作打造影視聽博物館;新北市政府會後再補充道,新北市同意土地無償提供使用,雙方將透過行政契約方式完成,如同新北市與文化部在2016年簽訂行政契約,讓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昨天開幕一樣。副秘書長張其強亦表明市政府日前已釋出善意,正待文化部做出最後答覆。

不過,侯友宜在致辭時也提及,市政府在1期計畫階段已做出退讓,將新北市協拍中心撤出國家影視聽中心,期待2期可以思考如何並肩作戰,支持電影人;文化部曾在今年4月,針對「收回原提供新北市協拍中心使用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場地」一事做出回應,說明「因應辦公及專業修復空間需求,須增加使用原規劃的場地空間,感謝新北市長侯友宜及議員們的理解」,並表示「除現已提出影視聽中心二期公共建設計畫繼續落腳新北市以外,也已與新北市政府協調其他回饋方案中」,期盼「與新北市攜手共同提升區域文化層次,引領周邊文化觀光資源發展。」至於侯友宜昨日再反覆論及新北市協拍中心或新北市紀錄片獎等地方影視角色位置,是否暗示市政府對於進駐與合作有所想像,抑或土地產權移轉是否卡在相關資源分配,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保存、修復、研究、推廣

國家影視聽中心未來的主要任務將為「保存、修復、研究、推廣」,為國家的影視聽資源跨入另一階段。總統蔡英文在致辭時特別感謝「國家影視聽中心以及電影界的許多先進,這幾年跟上國際推動數位修復的潮流,將臺灣重要的電影有系統的典藏、修復和推廣。讓臺灣電影的根基,可以扎得越來越深。」她也讚許「新場館開館後,國家影視聽中心從硬體設計、場館的使用及規劃展出,都有大幅度的升級。」其中,由音效大師杜篤之擔任顧問的影廳設計、規畫,「使用最高規格的放映系統和音響設備,不管是呼吸聲,還是衣服的摩擦聲,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觀眾對作品有更細膩的感受。這也就是我們對電影作品本身及對創作者的重視。」蔡英文最後也期許「國家影視聽中心在升級為行政法人、啟用新場館後,更要大步向前邁進,從電影擴展到電視、廣播等領域,一起為臺灣的文化產業,注入更多的活力。」

蔡英文表示,由音效大師杜篤之擔任顧問的影廳設計、規畫,「使用最高規格的放映系統和音響設備,不管是呼吸聲,還是衣服的摩擦聲,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觀眾對作品有更細膩的感受。這也就是我們對電影作品本身及對創作者的重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蔡英文另談及,胡金銓導演的《俠女》(1970)是她年輕時印象最深刻的電影,相信「經典永遠不會褪色」。該片2014年已在國家電影中心時期完成4K數位修復,隔年並獲邀於第68屆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坎城經典」單元展映。《俠女》也將在國家影視聽中心策劃之「島嶼江湖:武俠在台灣」影展中再次亮相,該展將於本月21日起起跑。

除了兩檔影展外,國家影視聽中心二樓的「記憶迴廊」,亦常態性展出電影、電視、廣播的文化歷史與館藏文物,為臺灣電影及視聽發展再現的文化櫥窗。透過多位的藝術家以不同手法,讓參展觀眾體現影視聽文化的互動體驗,特別規劃的膠卷修復與保存復專區,帶領民眾認識保存與修復工程的繁複工序,現場嗅聞體驗的設計,更讓民眾可以直接感知膠卷的生老病死,從而理解艱鉅的修復工程有其必要;而三樓的「時間圖書館」,則擁有影視聽專業設備,館藏圖書約3萬3,000餘冊,提供中心會員圖書、期刊閱覽與視聽服務使用。「藏品檢索系統」也隨著開幕,以全新的查詢檢索介面也正式啟用上線,該系統透過資訊組織技術,已校對整理完成之目錄資訊約一萬筆,整合歷年數位化及數位修復成果,資料包含膠片、電影海報、數位修復片、電影器材及新聞片等珍貴資料,供大眾查詢探索臺灣影視聽文化。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為蔡英文總統導覽三樓「時間圖書館」。(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國家影視聽中心表示,此次開館啟用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第一階段的重要里程碑,希望未來能夠透過更多與民眾的接觸,來喚醒臺灣人民珍貴的影視聽記憶,讓國家的影視聽文化價值發揮到最大值,並期許成為國際影視聽典藏機構的標竿。

童詠瑋( 52篇 )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