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Taipei Dangdai 2025台北當代藝博會閉幕——在維穩銷售之外,期待更具國際化的交流(銷售結果持續更新)

Taipei Dangdai 2025台北當代藝博會閉幕——在維穩銷售之外,期待更具國際化的交流(銷售結果持續更新)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5月11日閉幕,儘管今年的展會規模未若以往盛大,但受訪畫廊普遍表示銷售情況尚佳,參觀人潮相當踴躍,並促成許多新客戶的關注與交易。不過,在保持穩健銷售之外,各方仍期待主辦方能夠提出更為明確有力的品牌定位與佈局,續寫當初插旗臺灣時所欲打造的國際視野與高度,為臺灣藝術產業注入更強勁的正向交流與擾動。

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以下簡稱台北當代)在昨(11)日於南港展覽館閉幕,儘管第六屆的參展畫廊數量不若以往,但從主辦單位推出「Taipei Node 節點台北」與「斷電」兩大特色單元呈現臺灣藝術家李亦凡、鄭淑麗、蘇匯宇以及張徐展等作品,則能看到耕耘在地藝術網絡的深化連結,而針對「新生維度」(Edge)主題展區也在本次首度舉辦「新生維度藝術家獎」的評選讓以銷售為主的藝博會,關注更多深具潛力的新銳藝術家。

「Taipei Node 節點台北」特展區呈現臺灣藝術家李亦凡作品。(本刊資料室)

關於今年的規模縮減,固然受到全球經濟放緩與地緣政治持續動盪等外部因素影響所致,受訪畫廊普遍仍肯定台北當代的銷售情況維持不錯的成果,大多集中在展會首日,入場人潮還是相當踴躍,據大會統計展會期間吸引逾3.1萬人次造訪,當中不乏接觸到許多新客戶並有成功達成交易。不過,對於已經舉辦六屆的台北當代而言,不論是畫廊或藏家則期待主辦單位能夠提出更為明確有力的品牌定位與佈局,續寫當初插旗臺灣時所欲打造的國際視野與高度,為臺灣藝術產業注入更強勁的正向交流與擾動。

2025台北當代現場吸引踴躍的參觀人潮。(圖片由台北當代提供)

以下為典藏團隊採訪參展畫廊的銷售情況與觀察:

連續六屆都參加台北當代的采泥藝術指出,今年的銷售情況比預期理想,甚至還高於去年的成績許多。這次交易作品以霍剛與李光裕的新作為主,價位達百萬新台幣以上;並且以展會第一天的成交比例最高,而至最後一天才決定出手購藏的客戶也不少。除了主展位之外,采泥藝術也在公共藝術展區規劃以李光裕七件雕塑構成的大型裝置《鬥牛劇場》,並在一天內安排多達十場的導覽藉此大力推廣其創作概念。

就畫廊的觀察,人潮也比去年踴躍並有許多新面孔,且大多為旅居海外的背景。不過,也感覺到老藏家來的較少,或許也與母親節撞期而有所影響。此外,采泥藝術指出,儘管現在有許多內外因素影響全球市場,但仍期待主辦單位能提出嶄新而有力的策略,為臺灣藝術產業提供視野更加開闊的國際型藝博會。

采泥藝術展位一景。(圖片由采泥藝術提供)

今年採以聯合參展的耿畫廊TKG+表示整體銷售情況理想,並以首日的買氣最為熱絡,成交作品多數落在一萬美金左右,而較高成交價位大約介於兩萬至七萬美金之間。售出作品包括:薛保瑕的《生發之季》以及一系列尺幅較小的作品、林明弘《His Royal Highness》以及邱承宏《採光》系列等。畫廊也表示,今年接觸到許多臺灣新生代的新藏家,但海外藏家比例偏少。在全球經濟放緩與大環境變動等宏觀因素,可能有影響一些資深藏家選擇不前往實體展會,而改以其他方式參與。

耿畫廊與TKG+展位一景。(圖片由耿畫廊與TKG+提供)

大象藝術空間館也認為展會首日的買氣最高,儘管今年的展商數量減少,可以感受到市場不太活絡,藏家的觀望心態較濃,但參觀人潮仍相當踴躍,因此逛展體驗也相對舒適。而在展會期間售出的作品包括:何理的《扉花:生命》與黃贊倫的《事前的風景》,今年交易的都是新客戶,且兩位藝術家的其他作品都仍有藏家在洽談中。此外,大象藝術空間館觀察到台北當代的目標客源群精準,針對高端客戶採取一對一服務的策略很好,明年仍將打算繼續與會。

大象藝術空間館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亞洲藝術中心表示本屆售出十件作品,並多集中於展會首兩日交易。畫廊觀察到,入場觀眾確實看到不少新面孔,但在出手購藏的節奏上與以往相比則較為遲緩,反映出藝術市場的熱度並未見明顯提升與復甦。亞洲藝術中心認為,儘管今年的銷售狀況不如預期,不過目前仍會依照規劃持續參加明年的台北當代。

亞洲藝術中心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谷公館認為展前預覽的效果不錯,展會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藏家來到展位,不過並未特別感受到新客群的出現。藏家對單價較低的作品不太需要多加考慮就會出手,較高價位作品則要視作品是否足以支撐,但就整體而言,今年的銷售情況很好。

谷公館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大未來林舍畫廊表示,本屆的銷售情況如以往還是相當穩健,每天都有作品成交,跟之前所預期的結果相差不遠。

而呈現臺灣藝術家葉子奇個展的月臨畫廊,從VIP預展當日便受到大量新客戶的關注與詢問,而這也有效轉化為實際的購藏行動,畫廊表示已銷售出多件作品。

大河美術也同樣表示,銷售情況在展會首日最佳,並以價位落在4,000至8,000美金的作品最易於推動。今年以加拿大籍華裔藝術家陳康俊與越南女性藝術家Mai Ta的詢問度最熱烈,而兩位藝術家都將於今年9月在畫廊舉辦展覽,此時亮相也為後續的關注度與銷售作了鋪陳。此外,大河美術也觀察到,由於今年整體展會規模變小而讓觀眾更能深入關注作品,首日與最後一日的人潮氛圍特別好;畫廊品牌正處在轉型階段,本屆皆挑選穩定合作的藝術家作品第一次在台北當代展出,也成功吸引很多新客戶詢問。

大河美術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首度參展台北當代的國際重磅畫廊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斬獲了不錯的銷售成果,現任阿爾敏萊希上海資深總監總監何彥羲(Francois Ho)受訪時表示,本次展出的作品價位介於2萬至20萬美金之間,不僅各個價位區段都有順利交易,從展前到展期每日也都有成交。此外,有幾位藏家對畫廊代理的藝術家有高度的研究興趣,後續亦會持續聯繫。

由於是第一次與會而無從與過往經驗作比較,但何彥羲指出,儘管台北當代展商數量相對較少,不過整體的展會氛圍和品質都很不錯,就畫廊角度而言,在銷售狀況跟品牌推廣都有達到預期,畢竟這次參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向臺灣市場做完整的自我介紹。此外,他也要感謝各家媒體對畫廊的關注和宣傳,展會安排的VIP導覽項目也令人印象深刻、覆蓋廣度和專業性兼具。何彥羲也透露,畫廊計畫要與臺灣市場展開長期的互動,因此不管是以參加藝博會、與美術館的交流,或者是與在地藝術家的合作,都會是阿爾敏.萊希持續推進的方向。

阿爾敏.萊希展位一景。(圖片致謝藝術家們、藝術資產與阿爾敏.萊希。攝影:Chu Chi-hung)

位於首爾的Art Space 3也表示在預展當天即有數件作品銷售,其中包括價位落在一千萬韓元左右的作品。畫廊指出,自去年首次參展就有不少臺灣觀眾記得他們以及展出的藝術家崔相哲(최상철),像是去年有買作品的藏家在本屆也再度出手購藏,而畫廊第一次合作的臺灣藝術家徐永旭作品則由原本就熟識的人士購藏;整體而言,今年的銷售對象多為資深藏家。Art Space 3也肯定道,臺灣大眾對藝術有著很高的熱情。而且與韓國不同的是,臺灣對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作品的物質性表現出極大的關心,這點尤其令畫廊人員印象深刻。此外,觀眾也就Art Space 3對於臺韓兩位藝術家的合作感到好奇與新鮮。

Art Space 3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來自京都的夢工房(YUMEKOUBOU GALLERY)表示整體銷售情况還可以,在去年就曾亮相台北當代的竹藝家四代田邊竹雲齋 (Tanabe Chikuunsai IV)作品是本屆最先售出的,而平面畫作則緊随其次,購買的客戶都是新面孔。今年呈現西久松友花(Yuka Nishihisamatsu)的陶藝與小野川直樹(Naoki Onogaw)的折紙藝術是這次參展的嶄新內容,在現場獲得相當不错的關注度,吸引很多觀眾拍照打卡,也有許多人表示考慮購藏。畫廊表示,展會期間的人潮熱度穩定,由大會每天舉辦的導覽也都有不錯的效果,不過也感覺到由於是國外展商,而比較無法藉由臺灣當地媒體將參展藝術家資訊作廣泛宣傳與推廣,是稍感可惜的部分。

夢工房展位一景。(本刊資料室)
ARTouch編輯部( 176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