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15. 華府國家建築博物館的建築童書特展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15. 華府國家建築博物館的建築童書特展

搜羅的童書面向非常廣,不只與建築有關的書而已,而是更廣義的去思考「建築和建造」的意義,從童書的場景、想像的世界,到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讀者,進而去創造和設計更美好的未來。

美國華府的國家建築博物館(National Building Museum)從2024年一月開展一個新的童書主題展覽「Building Stories」(建構故事/建築的故事),由童書歷史學家雷納.馬可斯 (Leonard S. Marcus)選書及策展,內容十分豐富精緻,展期有十年之久。若您最近有機會帶孩子(或自己)去華盛頓特區逛博物館,不要錯過了這個展覽。國家建築博物館本身也非常值得一訪,建築物歷史悠久、雄偉壯觀,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裡面好幾個展覽的設計也都適合帶兒童一起參觀。

「Building Stories」展場的入口設計得十分美麗,有隧道、拱門、階梯、形狀與光影的概念融合其中。

五個展間,建構出書籍、讀者和建築的多元關係

這個展覽的名字「Building Stories」有雙重的意思,它可以翻成「建構故事」或「建築的故事」,而展覽的內容也反映了這個雙重意涵。整個展場由五個展間組成,入口的第一個房間,主題是「Building Readers」,也就是「讀者的養成」,一進入展間,可以看到整面的書牆,這些書都是ABC字母書。的確,一位英文讀者的養成,首先要學習認識字母,這些書都是打造一位讀者最初的繪本。

展覽資訊 https://www.nbm.org/exhibition/building-stories/

展覽入口的右邊,是一整面的書牆,展示的都是ABC字母書,同時,這個入口設計也有立方體積木的概念,呼應了展覽名稱「Building Stories」的雙重意涵。

第一個展間還包括另外兩個子題,一是以積木為主題的繪本,二是「書的建築」,也就是將書籍的設計類比於建築設計,展出了繪本的創作過程以及特殊的書籍設計,像是立體書、書中書、軋型挖洞、特殊裝幀等,也展出創作者如何巧妙的將書籍的物理元素(像是書溝、紙張形狀、半透明紙質等)變成故事設計的一部分。

「Book Architecture」這部分的展覽將書的設計與建築的設計做類比,陳列繪本的手稿、立體書、特殊裝幀、紙張裁切等不同類型的書籍設計。

穿過由三道拱門組成的隔間,可以進入第二個展間,這個房間黑漆漆的,牆面都是黑色,展覽主題是「Your Home, My Home」(你的家,我的家)。故名思義,這個展間展出的是童書中的地圖、世界各地家的樣貌、以及孩子的房間。展間的中央有個圓形的投影室,裡面輪流播放三本繪本的圖像,包括《下雪天》、《Tar Beach》和《影子》,分別代表三個不同族裔孩子的生活空間,圓形的房間裡有三面投影,讓讀者像是進入了故事的場景。

圓形的投影室輪流播放著三本繪本裡的圖片,象徵著三個不同族裔孩子的房間。投影室還有小門和窗戶,讓孩子可以從洞裡鑽進鑽出。

第二展間裡還有一個閱讀角落,特別打造成馬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經典繪本《月亮,晚安》的房間場景,書架上放的都是與建築主題有關的繪本。展間裡還有一個讓孩子創作的角落,參觀者可以拿取塗鴉本和鉛筆,小本子的頁面有正方形、圓形、圓拱形的切洞,邀請孩子將這些形狀想像成窗戶或門,與展覽的內容互動,並畫下或寫下自己的想像。另外,整個展場內共有三個地方可以蓋印,孩子可以用小冊子收集不同形狀的戳章。

第二展間內,孩子可以拿取塗鴉本和鉛筆,按照手冊裡的指示與展覽互動,另外,整個展場還有三個地方可以壓印打凸的立體戳章,讓孩子收集不同造型的印章。

穿過一個隧道般的通道,參觀者進入了第三個展間「Scale Play」,這個房間展出的書籍和主題與縮小世界和巨大建築有關。童書裡經常有關於角色被縮小或從小玩具的視角看世界的故事,例如《廚房之夜狂想曲》、《小錫兵》、《拇指姑娘》等,這個展間探索這些大與小的空間關係。房間中間還有一個裝置,讓參觀者可以將攝影機實際拍攝的空間放大或縮小。

第三展間展出的內容是關於空間的放大、縮小,以及觀者的視角,場中央有個數位望遠鏡,可以從螢幕上看到實際場景的大小變化。

與此展間相連的一個小房間,是第四展間「Rome Antics」,這個展間展出的內容全部都跟插畫家大衛.麥卡利(David Macaulay)的經典繪本《鴿子的羅馬》有關,包括不同階段的手稿、創作背後的思考歷程,並且將插畫放大到整個牆面,讓觀者可以欣賞插畫線條的細節。這個展間讓參觀者可以更完整的看到一本書的生成,以及插畫家麥卡利如何從鴿子的視角來呈現羅馬的城市建築。

這個房間裡展出的都是繪本《鴿子的羅馬》創作歷程,包括各階段的手稿、插畫家大衛.麥卡利思考的過程、插畫中如何使用線條的細節等,讓參觀者對於一本書的生成,有更細緻的認識。

最後一個展間「Wilder World」展出的則是對更廣大的世界,以及未來理想世界的想像與展望。這個展間裡的童書有關於綠建築、環境正義、城市綠洲、改變世界等主題,還有整面牆的大圖輸出,取自奧利佛.傑法(Oliver Jeffers)的《創造我們的未來》、《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等繪本,另外還有大型的泡棉積木,讓孩子可以堆疊或當形狀拼圖來玩。這裡還有個小圖書室,舒適寬敞的沙發空間,讓逛累的親子在這裡稍事休息或共讀書籍。

第五個展間的彩繪牆面,用了奧利佛.傑法的繪本《創造我們的未來》和《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裡的圖片,孩子可以從牆上將不同形狀的大型軟積木拿下來堆疊,也可以像玩拼圖一般,將對的積木塞回牆上的洞裡。

展場設計本身也在說一個精彩的故事

逛完整個展覽,我覺得策展的設計邏輯非常精彩,從小到大,從過去到未來,從孩子每日生活的空間出發,到城市的建築,最後到更廣大的地球環境和未來世界。搜羅的童書面向非常廣,不只與建築有關的書而已,而是更廣義的去思考「建築和建造」的意義,從童書的場景、想像的世界,到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讀者,進而去創造和設計更美好的未來。

第五展間內,陳列著關於改變世界的繪本和童書。

此展覽也不是只在櫥窗裡展示童書而已,有互動裝置,讓孩子可以動手操作、爬進爬出,或發揮創意。另外,它也設計了三個閱讀角落,邀請親子實際閱讀展覽內提到的,或其他與建築有關的書籍,同時兼顧了大人、小孩和親子的需求。展覽的網站上還很貼心的提供了完整的童書書單下載,既便您無法前往參觀,也可以利用這個主題書目找書來與孩子共讀。

展場裡的三個閱讀角落其中之一,這裡設計成特別打造成經典繪本《月亮,晚安》的房間場景,書架上陳列的書皆與建築的主題有關。

除此之外,「形狀」的元素也是貫穿整個展覽的主軸,可以看到幾何形狀重複出現在不同的展間,也出現在塗鴉本、大型積木、書架和地板的設計上。就連展間與展間的過度空間,都設計得很精彩,例如參觀者進入第二展間時,就像是穿過《三隻小豬》的房門,從室外進入了室內的空間;而進入第三展間時,則像是穿過一道魔法結界,進入了另一個可放大縮小的異想世界,處處可以感受到展場整體設計的用心。

參觀者從第一展間進入第二展間時,可以選擇從三個拱門其中之一進入,而這三個門分別代表了三隻小豬的磚造門、樹枝門、和稻草門,處處顯示策展人對每個角落設計的用心。

國家建築博物館本身的建築也非常值得一看,這棟建於1887年的建築,原本是軍人退休基金管理局,剛建好的時候,是世界最大的磚造建築,橫跨兩個街區那麼大。高挑大廳裡的圓柱,約23公尺高,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柱子之一。這棟建築於1985年成為國家歷史地標,並開放為國家建築博物館。這個雄偉的博物館很適合小孩來參觀,我二月去參觀時,還有樂高建築展、古董建構玩具展等,都有讓孩子可以動手玩的地方。成人入場10美元,兒童7美元,可以網路或現場購票。

博物館網站:https://www.nbm.org/

國家建築博物館的建築物本身也很值得一看,高挑的中庭由八根23公尺高的圓柱支撐,十分壯觀。館內還有其他的展覽,也很適合帶孩子一起參觀。

延伸閱讀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05.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兒童閱覽室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06.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獨立書店

周婉湘( 28篇 )

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手感創造力:從做自己的玩具開始,創客養成的親子木育手札》作者,曾任國立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教過兒童文學、繪本賞析、幼兒遊戲等課程。目前僑居美國舊金山灣區,為「一起讀、一起玩」部落格臉書專頁主筆,不定期舉辦親子講座、兒童文學讀書會、網路繪本課程,並創辦ReadPlayTogether手作工作。譯有《小黃點》、《小黃點大冒險!》、《這不是我的家》、《我好像不是獨角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等數十本繪本,也曾任幼兒雜誌特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