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介入社會

酷不酷盡在不言中:關於吳宗岱《Bàn-tāi》與藝術「政確」的問題
2022年底,吳宗岱在官田設置的作品《Bàn-tāi》引發媒體關注,在網路社群上傳播開來,更有許多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觀眾對...
反思「綠島人權藝術季」:綠島觀點
當代藝術創作與本島庶民生活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綠島人權藝術季」難以迴避的問題意識。尤其,當綠島居民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的接收...
來去竹圍工作室住一晚
即使台灣替代空間的集結號與熄燈號,在枯榮聚散與閃爍明滅之間,已成為常態,但2020年12月,一則來自竹圍工作室告別聲明讓...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透納獎入圍名單首次由藝術團體包辦,泰德美術館鼓勵藝術介入社會,卻遭入圍者批評剝削與表裡不一
「B.O.S.S」等團體的入圍可說是延續了近年透納獎「身分政治當道」的趨勢,這同時昭示了個人藝術家將連續第三年無緣透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