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介入社會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酷不酷盡在不言中:關於吳宗岱《Bàn-tāi》與藝術「政確」的問題
2022年底,吳宗岱在官田設置的作品《Bàn-tāi》引發媒體關注,在網路社群上傳播開來,更有許多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觀眾對...
反思「綠島人權藝術季」:綠島觀點
當代藝術創作與本島庶民生活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綠島人權藝術季」難以迴避的問題意識。尤其,當綠島居民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的接收...
來去竹圍工作室住一晚
寶藏巖聚落是我與陳漢聲成立走路草農/藝團,在台北生活的第一站,而竹圍工作室則是台北生活的第二站,我在此之前,都是在高雄與...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透納獎入圍名單首次由藝術團體包辦,泰德美術館鼓勵藝術介入社會,卻遭入圍者批評剝削與表裡不一
「B.O.S.S」等團體的入圍可說是延續了近年透納獎「身分政治當道」的趨勢,這同時昭示了個人藝術家將連續第三年無緣透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