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用手中的獵筆傳承泰雅文化

用手中的獵筆傳承泰雅文化

【文/楊凱婷 圖/張方宇】 採訪協助/米路.哈勇、碧候國小、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伊娜泰雅工作坊 一塊塊不規則的…
【文/楊凱婷 圖/張方宇】
採訪協助/米路.哈勇、碧候國小、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伊娜泰雅工作坊
一塊塊不規則的圖形、一層層色塊的堆疊,米路.哈勇用燦爛鮮明的色彩、大面積的色塊分割、重組、結構的技巧,勾勒出泰雅族人對過去生活的回憶,也拼湊出泰雅民族文化的記憶。畫中文面的男女,英勇狩獵、賢淑織布,在他們臉上的每一道印記,都訴說著泰雅族的崢嶸與英勇輝煌。
米路.哈勇於碧候國小彩繪司令台的牆壁。
地上擺滿五顏六色的油漆畫桶,雙腳跨在A字型的鋁梯上,穿著輕鬆的運動褲與背心,年輕黝黑的臉龐上不經意地染上顏料,目光專注地描繪畫作,精壯而結實的手臂高舉著筆刷,細細地為碧候國小的司令臺作畫上色,他搔搔頭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工作的模樣,穿得有點隨便耶??」這是泰雅族畫家米路.哈勇描繪大型壁畫時的「素顏」模樣。
生生不息 滾動時代的巨輪
「走回部落的路很辛苦,但卻是我生命裡唯一一條的美麗道路,這也是我創作的根源。」米路.哈勇畫認真地說著。這次在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展出的個人畫展──「生生不息──米路‧哈勇的生命旅程」,即展現了米路.哈勇從事創作以來與泰雅族文化息息相關的脈絡。
生生不息,意謂著泰雅族自古流傳的自然倫理。他說:「傳統泰雅民族都是用竹編製成的魚筌捕魚,魚筌只會捕捉大魚,小魚會從魚筌的細縫中逃出,族人以此智慧維護生態平衡。」對泰雅族文化創作體認甚深的米路.哈勇說,雖然因為現代生活太過便利導致傳統生活器具逐漸被人們遺忘,但這些看似普通的舊時器具都是由祖先的智慧一經一緯編製而成的。
一筆一畫仔細描摩著關於泰雅族文化的故事。
小時候他常常聽長輩說著山林間屬於泰雅部落的故事,即使生存於不同年代,卻也激發了他對泰雅族文化的榮耀與想像。祖先所留下的智慧一直默默地守護著他們,而泰雅的命脈也如同魚群繁衍般,隨著流水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即使過往的泰雅族文化已隨著歲月流逝,埋入時光洪流中,但他仍持續在這條道路上前行,並殷切期盼能透過繪畫藝術啟發新一代的泰雅族青年,瞭解傳承文化真正的意義。
重拾信仰 找回人生定位
米路.哈勇來自桃園復興鄉爺亨部落,「米路」在泰雅族語有畫畫(matas miru)、讀書(maquas miru)的意思,他便以這樣的意義作為自己的泰雅族名。米路.哈勇靦腆地笑著說:「雖然我不是本科系的學生,但我從小就喜歡跟著哥哥姐姐一起畫畫,除此之外,就讀廣告設計科也開啟了我對色彩的認知與視野。」
作品「創造」。
在台塑工作的7年間,他從未放棄提筆創作的想法,一次因緣際會,他被身旁許多友人肯定並推捧報名駐村藝術家的比賽,在不得有正職的參賽條件下,他為了藝術夢想下定決心,辭去月薪4萬的工作,不過最後比賽結果卻不如他的預期。
米路.哈勇在這次的打擊中,人生從零開始,他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認真重建停頓許久的信仰,「生活不可能永遠滿足自己,但只要努力,必有屬於自己的出路!」他露出一抹真誠的笑容。
作品「路邊的牽牛花」。
在神的真理中他重新敞開心胸,仔細觀察生命沿途的風景,用心體會從小陪他成長的大自然,找回了人生的定位。米路.哈勇擅於利用粉彩、油畫、色鉛筆創作,以分割、重組、結構畫面的技巧,處理鮮明多變的色彩。此次展覽的畫作是他生命中每一階段的過程累積,一路摸索嘗試多元的畫風,米路.哈勇忠於自我不侷限於任何畫作形式,也不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輕易改變。他說:「我畫畫只因為我自己喜歡,不是為了迎合任何人而畫。」
作品「孕育」。
子彈上膛 用手中的獵筆傳承泰雅文化
無論是寫實、色塊分割還是Q版漫畫都難不倒他,每一幅畫都訴諸於泰雅族文化,細嚼歷史洪流中的渺小篇章,彷彿在呢喃著不同的部落之歌。米路.哈勇的畫作不僅充滿想像,也有著深沉的隱喻。畫作中的主角常是一男一女,因為對泰雅族人而言,夫妻是共同體,兩個人只有一對眼睛才能同心;而畫作中的女人多半是長髮飄逸,線條沿著山脈攀爬、隨著雲海飄遊,不僅傳遞泰雅母親一生累積的記憶與細膩的思緒,也牽絆著泰雅族文化精神的延續。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展出「生生不息——米路.哈勇的生命旅程」。
「四季是什麼顏色?山豬是什麼顏色?那在四季中的山豬又是怎樣的顏色呢?」平日除了創作也於學校教學的米路.哈勇,總是以山中的動植物引導孩子們自由想像不同的色彩思維。「我想藉由自己的力量,影響新一代的青年帶動當地藝術特色,無論是繪畫或是音樂上,我們就像魚群般將泰雅族文化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米路.哈勇作畫時所使用的五顏六色的油漆罐。
原視界IPCF雙月刊( 2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