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科幻原型」的高級連續技:主持人蔡宏賢談「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的植根
如計畫名所示,這樣一個鼓勵實驗創新的輔導推動計畫,更側重的是技術資源的媒合支持,以及實作的開發培育。今年選定「科幻原型」...
臺灣藝術家的國際活動與發展前景
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藝壇上的現狀,往往是國內藝術環境的映射。策略性的短期手段,就算確實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對長期發展而言,助益...
沿革、收藏與展望:大和文華館開館60週年
大和文華館設立的宗旨在於收集、保存、研究優質的美術品,並將成果以各種形式展現給鄰近居民,回饋沿線鄉親。在這60年間,大和...
建構差異的光譜,談立方計劃空間十年成長軌跡與平台化實踐
今年的空間拓增也是立方邁入一個新階段的訊號,透過空間成立者鄭慧華與羅悅全深入說明十年來立方所經歷的成長過程與轉變、未來對...
洪易,不容易的美學工頭人蔘:Common People?平凡人格.反芻臺灣
第一眼看洪易的作品,再看看他本人給外界的第一印象,透露著他有成功商人轉換思考的能耐。這些,都快速反映在他想給人的直觀裡。...
龔卓軍X林舜龍談燈節與藝術的交會:不僅是美術館的延伸,更是根莖化的在地實踐
臺灣各縣市每年舉辦的大小燈節,逐漸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參與面貌,今年交通部舉辦的「2020臺灣燈會」與國美館的「2020臺灣...
博覽會的文化責任:岳鴻飛X張鐵志,讓「台北當代」的在地性更有說服力
2020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始前,包括公眾藝術計畫「新觀點共享平臺」等數個活動項目,已開始為博覽會提高能見度與討論...
任天晉X岳鴻飛談頂級藝博如何落根:台北已足夠厚實,並非為了取代其他城市而存在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到來,這個在去年掀起國內外關注的藝博會於近日陸續發布參展畫廊名單與公告新任聯合總監的任命...
獨家專訪森山大道:「我所見過的風景將消失,人類卻仍會是一種慾望體」
出生於1938年的森山大道今年將屆滿80歲,走過日本社會戰前戰後最為動盪及奮起的兩個時代,面對攝影與街道這兩個投注畢生的...
【一紙合約引發的血案】多方努力不足釀惡果,專訪監察委員劉德勳
監察院的一紙糾正案,讓政府的力量開始介入全球華人藝術網引發的藝壇動盪,監察委員劉德勳的主持調查扮演重要角色,透過監院的調...
文章導覽
1
...
13
14
15
1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