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卡

別無選擇,本当に?─2020台北獎觀察
正如文章開頭伊索寓言的難題,此屆台北獎對於觀眾來說,目睹了以台灣藝術家感知,與形塑的經濟難題。
一只皮箱往哪裡去?觀光客與文化祭典何去何從?
同時思考本地藝術生態的經營與策展模式,澳門城市藝穗節已有傳統,而「主題策展」、「可及性」的發展,對於有19屆長久歷史的藝...
馱著手信的精靈——談2018年台北美術獎
「Ⅱ」字型的展覽路線上,是這一次2018年台北美術獎首次移至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展場的觀展動線。今年首獎得主王連晟的作品《...
光學的祭典——當代攝影如何重新看待攝影自動主義
繼概念攝影之後,這一波對於巴贊攝影寫實主義的反省,事實上也真的打開了更寬廣的藝術向度,「光」作為素材在藝術家與其對象上的...
祭典之變到戰鬥之邊
不同於現代藝術面向原始主義的凝視,宗教無論是作為治理的剩餘、主體的剩餘、材料的剩餘、空間的剩餘、行動的剩餘以及後31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