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牧青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

「大未來」回看「小過去」:專訪林岱蔚的十年經營心法
「最有成就感的展覽是什麼?」他心中答案並不那麼愛恨分明,對比上一代的「熱」,倒是顯得有點異常冷靜,這種相對的異常其實就是...
常玉三部曲:大未來林舍的三色閱讀與史料回歸
「寄黑藏白醉粉紅」展覽,不光是個大量閱讀的展覽,也不光是個單獨欣賞常玉作品的展覽,大未來林舍的負責人林岱蔚寧可降低常玉畫...
台北當代藝術館「影像的謀反」──為返而反,造「返」有理,重新入戲
本展議題文本對地緣政治、移民處境的關注,乃延續自黃香凝前兩年在紐約ISCP駐村時期的研究,基於她個人對電影與藝術的交匯之...
論台新藝術獎「第三共和」主要缺陷
在觀察人由分季觀察、年度討論、ARTalks平台書寫設計,不難看出希望此一機制能夠更明確提供藝術界對觀點思辨、美學討論、...
非典勞動、低薪何時了,派遣知多少?
藝文界早已將專業工作派遣化視為理所當然而甘之如飴?或是文化部於全國文化會議允諾藝文界一個「健全的藝術自由支持體系」的空洞...
當代的幼書:青年策展人要如何讓「常玉熱」在耿畫廊反芻時代意義?
以浪蕩子來形容常玉已非新鮮事,但在展題當中,它是。對於事必躬親又具高度個人風格的耿桂英來說,醃篤鮮就像她面對當代藝術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