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
51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花的影像,朦朧的肉身—— 葉怡暄「性的隱喻」
黑白底片似乎除去了色彩的誘惑,葉怡暄形容,「當顏色被拿掉,你能更清晰地看見被攝物的廣闊,也能看見它的肌理。」自 2002...
【ART TAIPEI 2025】白石玉莉香談澡堂畫廊:從百年澡堂到當代藝術,以「坦誠相待」的精神與藝術家、藏家和觀眾展開對話
在日本語境中,「裸の付き合い」(坦誠相待)既指共浴時的裸裎相見,也隱含著親密、誠懇與深度交流的意涵。多年來,這個詞彙成為...
寫真與戰火之光:展覽「多孔的檔案.探照」中的影像曝光與映射
以這張攝於1940年代的亞圃廬寫真館外觀為核心意象,2025年6月在東京銀座的「多孔的檔案.探照」展覽對彭瑞麟的攝影實踐...
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公布!何政廣、隱地獲殊榮 半世紀文化耕耘,見證臺灣藝術、文學出版史
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公布於今日公布!在歷經近百位候選人推薦報名參選,並在遴選委員會多輪審查評選後,最終由《藝術家》雜誌...
芝加哥的公共藝術實踐:爬梳文化治理的軸線
隨著時間推進,社會氛圍與市民需求不斷變化,政策也必須持續被檢視與調整,適時提出新的願景,以回應當代的城市狀況與文化需求。...
首屆明維藝新獎入圍名單揭曉!20組青年創作者展現藝術回應社會的力量,8月2日決選公布最終得主
明維基金會由技嘉科技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劉明雄於 2022 年成立,延續其「看見社會需求便著手行動」的風格,「2025 第一...
【藝術防災包】戰爭期間文化資產防護機制之規範格局:國際實踐與臺灣現狀之比較
近年因武裝衝突與地緣政治所致之公共藝術典藏機構、古蹟毀壞事件,屢見不鮮。 本文期望由《1954年海牙公約》等國際公約出發...
以藝術作為醫療場域的溫柔連結: 第一屆「明維藝新獎」五大獎項得主揭曉!
「2025第一屆明維藝新獎」頒獎典禮於今(8/2)日在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行,採如金馬獎的現場揭曉形式,由評審與20位...
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好客場域, 我們的抽象旅程
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在臺首次個展「你的好奇旅程」已於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展。專訪埃利亞松時,我...
都市/山林,我所談論的是它們的融合而不是對比——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及座談側記
現正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展出的「『山/市』—彼得.庫克個展」(以下簡稱山/市),提供了臺灣觀眾一個穿越想像...
文章導覽
1
2
3
...
6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