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週末午後到訪新開幕的DE藝術空間時,空間的主人夏彥國正在焦慮地打電話,他正為空間下一檔展覽的日本藝術家訂機票。因為在首展前幾天,迷你的工作團隊臨陣解散,所以這幾天大小事務都必須他自己一個人來操持。幾個月前夏彥國辭去了北京紅磚美術館的職務,然後很快就開始籌備他自己的替代性空間。一方面他希望以策展人的身分更多的為自己工作,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延續之前在美術館的工作環境下較難以展開的自由度。空間是在民國老建築「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的大院內,這個大院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家屬居住區,展廳是院內的一處偏房,只有十幾平方米。但對夏彥國來說,更多的工作是來自空間的外部,比如說建立一個涵蓋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的藝術視野和網路。僅就目前的資金(友人有限的資助)和團隊規模,負擔這樣的框架和願景顯然是很吃力了,當然錢和團隊幾乎是所有小型獨立藝術機構的永恆話題。 段祺瑞執政府大院舊址內的DE藝術空間外景。(DE藝術空間提供)北京城內一直都不缺文藝元素,像「DE」這樣從天而降的藝術空間,對於見多識廣的京城原住民而言,只不過是又多了一處奇怪的房間和三五成群的怪人。自20多年前開始這個城市的街頭巷尾就一直不缺少龐克或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