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道聽途說】「鳩叫」的噪音美學和行為藝術的真實性

【道聽途說】「鳩叫」的噪音美學和行為藝術的真實性

持續將近四個月的運動,對我來說不單是政治的衝擊,亦是美學的再啟蒙。澎湃的政治能量並不止於口號本身,而是它來自噪音的美學,抗拒和諧、重整被過度管理的城市生活感知。我亦從對這個口號持觀望態度的「和理非」,變成隨街「鳩叫」的散水黨。
上個周末,我剛在亞洲藝術文獻庫主持了一次關於行為藝術的工作坊。問參與的美術老師現在學校裡的氣氛,換來面面相覻。在公共領域表達政見,原是習以為常的自由。沒料到的是《逃犯條例》修訂雖已撤回,但白色恐怖卻已瀰漫。遲疑了一會,終於有老師打破沉默——課室一角貼滿了便利貼,學生在小息大叫,過去乏人問津的教室佈置小組,現在個個舉手參與。而渴望表達和打破常規的另一邊,則是校長的壓力和老師的...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梁寶山( 17篇 )

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近年致力研究藝術勞動,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新著《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大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