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收藏家的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除了全球新興的經濟市場催生了新的藝術市場之外,數位時代更為藝術品買家在搜尋和收藏藝術品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各個層面上都帶來更多的參與者。2019年,全球藝術市場的銷售額估計約達到641億美元。藝術產業在過去是由商業畫廊和少數幾間拍賣行組成的產業鏈,封閉地令人望之卻步,但在全球化、科技和各地激增的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產業在許多方面已經走向大眾。
很少有人是一覺醒來就想成為一名藝術收藏家。他們大多都是先買了一件藝術品後,接著再買一件。時間一久,他們才發現自己擁有的一系列作品構成了一座別具意義的收藏;或他們可能突然繼承了一批藝術作品。這些人可能不認為自己是「藏家」,他們可能有天才猛然發覺,手上這批藝術作品具有很大的價值,甚至占了其淨資產很大的比例。有些人會說自己「中了收藏的毒」,或把自己收藏的癮頭說成是「生了病」、著了魔,或「難以駕馭的激情」,這類人會相對快速地建立起一座收藏,痴狂地想要擁有藝術作品。此外,也有愈來愈多的人在收藏藝術品時,也考量到藝術品的投資潛力。
無論一個人是如何獲得或出於何種目的購買藝術品,藝術收藏的內涵遠大於在藝術博覽會或畫廊發現中意的作品,並找到完美的展示地點。首先,購買藝術作品不見得是件簡單的事情。可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可能會遇到許多不能說的潛規則,藝術品購買之路上也會有許多陷阱。再者,擁有藝術作品(以及出讓藝術作品)需要仔細考慮、需要時間,通常還需要一大筆錢。視情況而定,收藏家每年可將藏品價值的1%至5%用於維護。藏家也必須考慮如何維持藝術作品的物理完整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潛在的責任和經濟損失。對於大型收藏品來說,藏品管理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工作量甚至等同於一個全職工作。有些藏家會雇用整組工作人員,包含策展人、藏品管理者、藏品登錄員和其他助理來處理全年度的收藏業務。
一位知名的當代藝術收藏家表示,如果她事前就知道擁有藝術作品時要付出的工作量,那她就不可能開始收藏這條路。藏品管理是擁有藝術品收藏最無趣乏味的一面,需要盡職謹慎的管理,也需要尋求無數的專家(包含保存維護人員、作品安裝人員、保險業者、學者、燈光業者和環境調控等專業人員)提供必要的專業知識和藏品維護。若要維持健全良好的藏品管理,這些專業人士的協助不可或缺,與他們建立可信賴的關係不僅有益管理,更可從中獲取相關知識。然而,為了達到最佳效果,藏家必須在購買藝術品的階段,就著手了解基本的收藏管理原則和實際做法。收藏家的願望、需求或優先事項可能會和專家意見有落差,因此,能夠提出正確且關鍵的問題,會對建立收藏相當有幫助。
將近二十年前,第一次有人聘請我管理重要的藝術品收藏,我擁有一個藝術史碩士學位、一個專攻藝術法律的法律學位,以及多年來在美國及國際間的藝術圈工作經驗。我對這種多層面又複雜的管理工作並沒有全盤的概念,對那些維持藝術圈運作的重要後備業務(保險、保存維護、作品運輸及儲存等)也只有膚淺的認識。時間一久,我從相關專家學者、專業人士和收藏家身上學到許多知識,我也認為若將這些資訊集結成冊,可能對私人藏家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旨在為此類人們提供全面性的參考,概述需要考量的藝術收藏重點以及最佳的執行方式,企圖為剛踏入收藏世界的藏家提供指引。對經驗豐富的收藏家來說,本書收錄的技術性細節和複雜的考量因素也具有參考價值。同時,也能作為藝術收藏領域專業人士和學子的參考書籍。
本書最初於 2014 年初版,屬於 Lund Humphries 出版社和蘇富比藝術學院(SIA)聯合出版的藝術產業書系,我當時任職於蘇富比藝術學院紐約校區的商業藝術研究所所長。此次再版則經過大幅度的更新,並擴展收藏重點。內容亦包括我從2015年9月以來擔任瑞銀藝術收藏全球負責人經歷中獲得的觀點。
就藝術產業來說,過去五年中,整個產業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商業藝術以及現有模式此起彼落,有的則是修正後再重新上路。拍賣行和畫廊之間的界線逐漸消弭,而少數頂級畫廊則進一步鞏固其握有之權力。法律和稅法也有修改。全球暖化以及貿易戰和英國脫歐的陰霾造成的動盪政治局勢,也為藝術貿易帶來衝擊。與此同時,歐盟第五洗錢防制指令目前也將管制範圍擴大至藝術交易,也迫使藝術市場提升其透明度。此外,技術的進步讓所有事物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著虛擬現實和互動作品成為主流,新媒體藝術捲土重來。新一代的藝術品買家在尋求可靠的交易方式以及新的所有權形式時,將目光投射向區塊鏈和部分產權。
雖然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因全球藝術博覽會的爆炸式成長、亞洲重要性的提升以及藝術品作為投資的興起而引人注目。但在過去的幾年裡,藝術市場的金融化程度持續升高,視覺藝術與數位科技結合的各種可能也令人興奮,私人美術館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這些藝術世界中的改變也決定了本書更新版本的內容。
本書循著藝術收藏的生命週期,首先概述購買藝術品時需要考慮的許多問題。第二部分則討論如何確定和記錄藏品的範圍和價值。在第三部分中,重點轉移到持有藏品期間的各種實際問題,包含保險、保存維護、運輸、安裝、框裱和儲存,以及與此相關的可觀成本。第四部分則呈現收藏的私人和公共價值,這些章節討論收藏家如何從他們的藝術中獲得經濟、知識和社會利益,並斟酌權衡與他人分享收藏的各種方式。第五部分以出讓藝術藏品為主題,概述了在時機成熟時放棄藝術收藏的方式和策略。
► 要收藏什麼樣的作品?藝術收藏家指南:交易市場、來源與購買方式
舉凡在藝術界工作過的人,或哪怕是稍稍讀過藝術刊物的人都會知道,和藝術品有關的問題時常造成法律糾紛,而在藝術領域中,永遠會出現新奇(且引人入勝)的法律問題。有鑑於藝術產業基本上不受任何單位監管,握手成交和君子之約仍是根深蒂固的傳統(以及受藝術品強烈牽引的情感)。為了快速完成交易或怕麻煩,時常會忽略這些問題。雖然《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並不是一本法律專書,但本書試圖指出藝術收藏過程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和利益衝突,並以法律的視角以及在短期內適當的關注可以防止問題和未來損失的前提下書寫。
最後,我仍需指出目前的限制和免責聲明。本書的內容主要源自我自己在藝術領域的從業經驗,以及從我有幸與之合作的眾多專家、收藏家和客戶獲得的專業知識。出於謹慎考慮,本文中引用的許多例子必須保持匿名。在某些情況下,雖然內容為真,但由於隱私原因,某些可供辨認的細節也已經過更改。
瑪麗.羅澤爾。紐約,2020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