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藝術眨眼睛】幻想的探問

【專欄│藝術眨眼睛】幻想的探問

我們的生活,經歷了封鎖,又幸運地在短時間內(相對國際而言)恢復到幾乎一樣的日常。來回之間,有些事物曾有的運作方式面臨調整;回應之際,一本過去喜愛的書:《遊戲是孩子的功課》,意外帶我回想那些以故事與孩子互動的日子。

今年是神奇的一年。

我們的生活,經歷了封鎖,又幸運地在短時間內(相對國際而言)恢復到幾乎一樣的日常。來回之間,有些事物曾有的運作方式面臨調整;回應之際,一本過去喜愛的書:《遊戲是孩子的功課》,意外帶我回想那些以故事與孩子互動的日子。

遊戲怎麼做為功課?

遊戲本就連結歡笑與放鬆,那似乎是一條和學習完全不同的迴路?

《遊戲是孩子的功課》
作者:維薇安 、 嘉辛|出版社:成長文教 

作者Vivian Gussin Paley(以下簡稱裴利),是位充滿哲思的幼兒園教師,在本書中細談遊戲、對話與扮演。場景發生在幼兒園,孩子在教室內的遊戲角落編織自己的故事,老師則記錄孩子說話的內容,在適當時機引導他們「再現」故事,並且邀請其他孩子一同加入,完成演出。

這裡提到的遊戲,指的是孩子在玩耍時與物件或同伴一起編造故事的能力,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幻想戲(Fantasy Play),那是一種輕鬆的狀態,極其自然地出現在每一個小孩的日常。裴利老師記錄這些幻想戲中的對話,以此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然後在每一天的特定時間,以自願的方式(有時也加入不著痕跡的引導),讓學生說出或者演出自己的幻想戲,並且加入其他孩子演出。

如此過程能創造怎樣的學習樣貌呢?

每一個和孩子認真相處過的大人,應該都曾被孩子「童言童語」的魅力吸引,甚至忍不住著手記錄。那些話語常常直指生命的核心,純粹、有力。裴利老師從聆聽孩子的話語,辨析孩子的學習成長,成長除了語言發展,還包含再現一個故事時的組織能力,與他人共同演出時的交談能力、合作能力,有時甚至能跨越年齡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一同創造共學。

「我發現較少即是較多。……最聰慧的孩子從幻想遊戲中收穫最多,他們設定創造的管道,別人會隨後跟上。」(p.80)

「孩子們想像的表現,如果沒有被平等對待,那麼交談就會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思維越複雜,孩子就越需要透過遊戲去看待並瞭解其中的意義,他們會去找尋角色及情境,讓觀念活化有生命。」(p.84)

這本書雖被歸類為幼教書籍,卻在往後與各年齡層交流的教學現場,不斷提醒我,以故事創造「交談」,並明白交談中聆聽是必須,唯有聽見,才能真正產生交流。仔細一想,交談不正是語言誕生的過程嗎,小時候,我們正是從交談中逐漸懂得怎麼拼接語言,定義語言,進一步使用語言。

書中記錄了孩子們一個又一個使用語言創作的萌芽,或者更準確的說法—記錄了學習表達的開始,記錄了「表達」從初生趨近完整的狀態,從這些丟接的文字紀錄中,我再度看見「言語」,理解言語承載每一個細微的人與人的互動。裴利老師是一位懂得「再現」力量的教育家。當「再現」出現在藝術領域,它代表創作者對日常事物、所情所感的提煉;當「再現」出現在教育現場,那就是老師和學生共創的學習歷程,共同經歷的知識重整。而當然,老師,是這一切的核心關鍵。

示意圖

作為一個想從遊戲裡創造學習經驗的師者,同時也需要懂得等待,懂得處理幻想戲發展過程遭遇的各式狀況:孩子極容易爭奪語言、或退怯、或找不到適當情境讓幻想戲發展下去。這需要老師們不斷修正並模擬引導方式,一起守護這些幻想戲的發生。我很喜歡書中那位女孩(安博),因為和同伴搶玩具,被制止後生氣離開,後來又藉著自己的幻想戲,和同伴道歉共好的段落:

「她來到故事桌。輪到她時,『我的(故事)是關於老虎。』她說故事給老師記下來。『後來,獅子想要吃掉老虎,而風吹過他們,他們兩個黏在一起,又成了好朋友。』……當故事演出時,安博堅持伊凡演老虎,而兩個小孩假裝黏在一起,在地上輕輕滾來滾去,直到老師把最後一句故事唸完為止:『而他們兩個又成了朋友。』」(p.108)

安博真心信任故事,老師也是。這當中最動人之處,在於彼此都從故事中找到通往現實的隱喻。隱喻不會是安博這年紀需要知道的詞彙,而她早已透過隱喻,自由地練習和其他生命表達情感、建立關係。

《遊戲是孩子的功課》的書題副標—幻想戲的重要性。幻想戲重要, 因為那是對本能的尊重和守備,語言和思想皆誕生其中。

今年是神奇的一年,經歷許多重整與歸零。重讀此書,以這篇閱讀筆記,獻給自己和每位與孩子交流的你,一起守護彼此的話語,一起藉著故事之流灌溉彼此的交談。

游文綺( 16篇 )

游文綺,漂鳥演劇社藝術總監。創作路程如同飛鳥,乘著飛翔不斷探索奇異的遠方。這幾年在戲劇創作與戲劇教育、跨域藝術和文史田野調查之間耕耘,保持歸零的彈性,相信創作源自於生活,信仰善意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