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都被你毀了!你別做了!」
「老師,可以男生自己一組嗎?他的行為很奇怪耶!」
如果要學生分組報告,就會聽到各種抱怨。有些是孩子太優秀,如果看到分組的成果不如自己做的,就會感到失望,或是報告都只有某幾位同學在做。因此,每當我要同學分組時,我都會說:「分組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每個人都要參與。字寫得好不好看不重要,畫得好不好也不重要。最棒的是,尊重其他同學的意見、互相討論,然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
孩子們聽了之後,都很積極的投入活動。即使有些人字寫不好、不太會畫畫,也因此有了自信,並且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不過,我還是告訴他們分組合作的精神,以及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

某次,學校發給各組一個有白粉蝶毛毛蟲的花盆,有些組別是觀察白粉蝶的一生,有些組別是觀察毛毛蟲如何變成蝴蝶。結果,「看哪一組養得好」,這句話卻成為了禍源,好勝心旺盛的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觀察,某個孩子還不小心摔破了花盆。
「欸!都被你毀了!」
「我不是故意的!」
「只能看,不能摸。你害了我們這一組!」
孩子們吵起來了,當然也少不了跟我打小報告。
於是,我對孩子們說:「毛毛蟲是很珍貴的生命。雖然大家都希望毛毛蟲變成蝴蝶,但我們更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毛毛蟲沒有變成蝴蝶固然可惜,可是你們沒有得到快樂和成就感,這更讓我感到可惜。在小組活動中,大家能感到開心和幸福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們似乎逐漸明白了「一起」的意義。
有一種扁平的木頭積木,稱為卡帕(Kapla)。這款積木在堆疊的過程中很容易倒塌,孩子們在玩時,要是有人不小心弄倒,就會傳來咯咯咯的笑聲。他們好像逐漸明白了「一起」的意思。
在家裡也是一樣。我希望家人在一起時,能更專注於享受過程中的樂趣,而不是只看結果。
我和孩子們一起下廚時,即使女兒們櫛瓜切得不好,還是可以直接拿來煮。在大醬湯裡放入孩子拳頭大小般的櫛瓜,大家一起開心吃;或是一起做餃子,結果蒸熟後破皮;即使在煎蛋捲裡吃到蛋殼,孩子也能開心的參與其中;即使毛巾疊得亂七八糟,只要一起開心收衣服就好。
愉快的過程比成果更重要──改變想法後,奇形怪狀的食物和亂疊的毛巾,也會成為令人滿意的結果。
把任務交給孩子
有一篇同學寫的日記,令我印象很深刻。他在日記中寫道,週末家裡有客人來訪,他會請客人點餐,然後泡咖啡、倒果汁。通常家裡有客人時,許多父母會讓孩子進房間,或者告訴孩子大人講話不要插嘴,然後支開他們,但在這位同學的日記裡,孩子是一起迎接客人的家庭成員。
提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並從旁協助,這些微小的實踐,就是在尊重孩子。
這一點與我的成長經驗和育兒方式不太相同,因此也讓我受到不少正面的衝擊。在迎接客人的過程中,即使孩子犯錯,父母也能展現包容的一面,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各自扮演好角色。
我也學到,即使孩子手腳笨拙,大人依然能藉由小任務來肯定孩子。
我姊的婆家每到年初都會聚在一起過新年。年末時,姊姊一家人也會一起舉行忘年會。年初每個人會分享一個新年願望,到了年末就會頒發獎金給順利達成願望的人。雖然是全家人一起,但對我來說,光是大家一起辦活動就很新鮮,而且美好,於是我們也效法姊姊家辦起忘年會。
忘年會,實際上就是去餐廳吃飯,但藉由這個儀式可以和孩子們回顧一整年開心和遺憾的事,並以此迎接新的一年。無論孩子們多麼年幼,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這種經驗會讓孩子們明白,所有人都會被照顧到、沒有人被排除在外,並且明白「一起」的價值和歸屬感。

孩子和表弟表妹一起玩,姨丈會分配任務,並要大家一起完成。例如,比出大象鼻子轉十圈後滑溜滑梯,然後跳繩跳三下,再牽著表弟、表妹的手進入終點線。如果第一次能在兩分鐘內完成,下次就挑戰一分三十秒。大孩子可以抱著小孩子,所以年紀再小都可以參與。
不過,在過程中,要避免參與的人因好勝心,或是因其他人的失誤而挑戰失敗。大人們只要坐在一旁說話,孩子們就能自己動起來,也會了解一起玩的快樂。孩子們在任務完成時相視而笑的樣子,真的很棒。希望各位家長去遊樂場時一定要嘗試看看。
「大家都要在一起,任務才算成功!一個人回來就輸了!」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法國媽媽的旁觀育兒》大是文化
推薦閱讀

作者: 崔銀雅
譯者: 葛瑞絲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崔銀雅是韓國小學老師、兩個女兒的媽媽,在第一線執教超過12年,
素有「韓國470萬父母的育兒導師」之稱。
她曾飽受產後憂鬱症的折磨,白天帶小孩,晚上還得到醫院照顧癌末母親,
有好長一段時間,當老大不睡覺、老二不吃飯,
她把憤怒都發洩在家人身上,甚至一度想離婚。
而後因先生工作關係,全家移居法國,
她瞬間從一位資深小學老師,成了陌生異地、語言不通的全職媽媽。
聽不懂法文,她根本無法「插手」孩子們的學校生活,
唯一能做的就是「旁觀」,讓孩子自己處理。
結果一年後,孩子靠自己就升上英、法語正規班,
也能早睡早起、準備早餐、分擔家事,
讓她這個本來事事插手的媽媽,體會到「旁觀育兒」的力量。
管他大便還是大醬,親身嘗過就知道
- 說教沒用,體驗就會記住
孩子的東西不見了,媽媽只要旁觀說:「我不知道,你自己找!」 - 指令要簡單再簡單
寫字鬼畫符、房間像豬圈、做啥都叫媽媽…… - 一直指責、批評,他更容易出錯,你要改變指令:
「快一點」→「把積木都裝在這裡」
「給我全部重寫」→「專心算這題」
「這誰看得懂?」→「你可以再寫一遍嗎?」孩子就會自動自發。
教養,從劃清界限開始
- 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把任務交給孩子,你立刻減少80%的嘮叨。
試試看:「請幫我泡一杯咖啡。」、「要喝水自己拿。」效果超乎想像。 - 為什麼難搞的孩子,就帶到咖啡廳教訓?法國媽媽最會這一招
本書提供實用的旁觀育兒技巧:階梯椅、移動式工具箱、倒數計時器等,
讓你從崩潰瞎忙到悠閒育兒,只要媽媽好好生活,孩子就會好好長大。
延伸閱讀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