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YouTube與TikTok(抖音)等影音平臺,儼然已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學生們越來越傾向透過影片,而非文字來獲取知識,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用看動畫來學習課業。但是,若以發展前額葉的觀點來看,影片並非最有效的方法。就如同我在前面提到的,孩子必須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成語言,並且說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活用。在這一點上,影片動畫就遠不如文字資訊。
請試想一下,當我們要將學到的內容傳達給他人時,哪一種比較好開口表達?
當然是透過書籍所獲得的文字資訊,比較有條有理、容易開口表達。要消化影片的視覺資訊,其實一點都不容易。於是,你會發現,現在孩子的表達方式,常常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例如:「這個大傢伙『磅!』的出現,然後又『碰!』的變化……。」這是因為,孩子詞彙量不足,因此只好用一堆狀聲詞來充數。可是,要將影像轉化成語言必須具備足夠的詞彙,包括色彩、大小、形狀,否則根本什麼都說不出來。
要增加這些形容、說明的詞彙,僅靠影音或社群短文還不夠,必須透過閱讀書籍、與大人交流對話,讓孩子實際輸出更多的語彙。因此,在培育智能腦時,不能只偏重影像,要讓孩子多多接觸文字,這點請家長務必放在心上。

說到影音,若能好好利用,其實也是鍛鍊前額葉的大好機會。
用文字表達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當孩子努力用語言描述時,這個過程會促使前額葉全力運作。實際上,有人曾做過一項實驗。首先,讓孩子玩一個簡單的電玩小遊戲,接著問:「你剛才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也就是,要求孩子試著表達剛才看到的影像。結果發現,越是努力說明的孩子,其前額葉活性化程度越高。
如果孩子本身語彙量不夠多,看影像說故事或許會太難。在剛開始練習的階段,不妨先試試看:看圖說故事。
在家偶爾也可以試著讓孩子描述:現在正在做什麼或沉迷什麼。影片、戲劇甚至卡通動畫,也是很好的素材。家長可以主動問孩子:「昨天那集在演什麼?」、「爸爸/媽媽沒看到,你可以跟我說嗎?」這就是一個讓孩子練習說明的契機。
由於故事內容通常比較長,讓孩子練習講述劇情大意,也能幫助他們學會抓重點並歸納的能力。當然,在孩子年紀還小時,說不好是很正常的。但別忘記《桃太郎》的例子,千萬不要強求子女一定要說到百分百正確,家長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讓孩子的前額葉運作就好。
我尤其推薦,讓孩子介紹自己每天都會玩的電玩遊戲。

就我所知有許多家庭,孩子每天都會打電動;家長罵歸罵,也會注意孩子沉迷的程度,但幾乎沒有人會去關心孩子玩的電動內容,更遑論請孩子分享,這非常可惜。當家長請孩子介紹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會非常起勁,例如:「裡面有個角色叫○○!」、「他要去冒險了!」然後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或許這些話仍顯得稚氣未脫,但這樣子才好。
對孩子來說,能夠說明自己玩過的遊戲內容,會讓他們感覺「很容易」,並且能輕鬆愉快的將想法表達出來。當孩子在玩遊戲時,前額葉完全不會運作。但是,當孩子要跟別人說自己在玩什麼時,前額葉就會開始活化。 這種大好機會,各位家長真的要好好把握。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大是文化
推薦閱讀

作者: 成田奈緒子
譯者: 黃怡菁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成田奈緒子是日本小兒專科醫生、腦神經科學家,
也是偽單親(一人育兒)的職場媽媽,
她從不強迫孩子補習,也不花大筆金錢上才藝班,
女兒從偏差值35分,成功考上國立醫學院。
她研發出一套開發孩子潛能的「腦科學育兒法」,
為超過7,000對親子提供教養諮詢。
她發現,課餘時間全被家長排滿才藝班和安親班的孩子,
成績不會提升,因為大腦沒有好好「休息」,反而阻礙了學習。
育兒不是育才藝,而是育腦,
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
不用送才藝班、安親班,就能培養。
體能腦是成長地基,別忙著補習
零歲到5歲,每天睡滿11小時才能打好體能基礎,
俗稱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是成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刻;
孩子好好睡覺就會好好吃飯、好好運動,
體能腦發展不足(體力很差),下個階段的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智能腦怎麼培養?下課回家當鑰匙兒童
發展智能腦不是學很多才藝,而是體驗生活和各種興趣,
擁有「我能做、我會做,對自己負責」的成就感和自律感。
低年級孩子,安排到府保母,嚴守吃飯、就寢時間(費用不會比安親班貴);
高年級,讓他當鑰匙兒童,自己決定玩遊戲、寫功課、做家事的時間。
心智腦讓人抗壓,這點才藝班培養不了
心智腦位於前額葉,透過血清素神經連結可促進正向思考,
是掌管面對挫折與抗壓反應的關鍵大腦。
育兒專家怎麼培養自己的小孩心智腦?
利用對話、說故事引導,方法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催孩子「快去念書」!
遇上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可以重新育腦嗎?
大腦發展有分男女孩之差別嗎?
育兒不是育才藝,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不用送安親班就能培養,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開始。
延伸閱讀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