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母親作為出發點,從懷胎十月開始與孩子共讀到12歲,繪本之於我而言,不是工具,更像是開啟聊天話題的素材,想要把生活中觀察到的人事物化作生命中的小花小草與孩子一起分享,那就是我最喜歡繪本之處。
五年前創立「種子樹屋」之初,推廣親子共讀的同時,也想讓臺東在地的家庭更輕鬆認識性平教育,便開始了蒐集性平繪本之路,因為每一本繪本都是以我能反覆讀給大人小孩聽為出發點,所以選書的原則自然是從有趣能打動我或孩子的故事性下手,畢竟一個讀完能令大人小孩開心喜歡的故事,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接下來就分享幾本我自己非常喜歡的性平繪本,推薦給大家也能在家與孩子一起共讀。
01 誰說女孩只能被動地等待王子帶來幸福——《紙袋公主》
2001年出版的《紙袋公主》能在19年後被再度出版一定有吸引人的原因所在,顛覆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路線,可愛的故事更著重在勇敢公主不拘小節、善良、智取火龍並主動fire王子的各種舉動,輕快的故事節奏、令人發笑的智取場景及插畫、現代感的對話與結局,讓我們與孩子共讀的過程中,都能輕鬆談談幸福的樣貌是什麼?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02 公主的美好樣貌是誰加諸的期望——《公主也會放屁》
跟公主有關的故事永遠都會有忠實粉絲關注,但公主的美好樣貌及形象建立究竟是依照誰的標準訂定出來的?當大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其實是刻板印象的假面具,那麼陪伴孩子面對、理解與接受真實的樣貌就是跨越刻板最好的方法。
故事中的主角蘿拉因為學校發生的爭執而回家詢問爸爸,公主到底會不會放屁這個重要的問題,爸爸不但沒有忽視這個問題還帶領蘿拉一起探索公主們的秘密。原來公主也會偷吃零食、也會有腸胃道、脹氣問題,而王子也會感冒。那麼這些有秘密的公主因為放屁就不完美了嗎?當然不是阿!因為放屁是每個人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跟完不完美一點關係也沒有。繪本中還藏有尋找放屁小矮人的小巧思,更增添了閱讀的樂趣呢!
03 卸下男孩肩上沉重的包袱——《大男孩不哭》
說了幾個公主故事,該來說說男孩的。大家總以為在性平之路上,男性居於高位比較不用被討論,但傳統的性別刻板相對的在男孩身上加諸許多無形壓力,也造就男孩長大成人後用同樣的父權模式對待這個社會。
《大男孩不哭》就是從這樣的父權思考模式下出發的親子關係作為開場,面對第一天上學的恐懼與擔憂,在權威下無法表達與釋放,但上學的一路上,里維發現哭泣不只代表悲傷、感動、開心、熱情的情緒,也不分對象。當他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恐懼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時,回到家才明白,原來需要被好好擁抱的其實是爸爸,他接住了爸爸並鬆動了爸爸的權威。
我在許多說故事的場合讀這本故事時發現,其實爸爸比男孩更需要被接住與鬆動,而父親與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便是最好的練習機會。
04 所有的美好都不是憑空得來而是前人的努力——《瑪麗愛穿什麼就穿什麼》
因為有了瑪麗,我們才有機會享有穿衣服的自主權。
2022年第一次買下這本繪本時我就特別喜歡,我很常在各種碰到孩子的場合讀這本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所能享有的權利,並非憑空得來或是自古以來,而是這一路上,必須有很多很多的人努力提出質疑、挑戰傳統、並且費力衝撞改變才能換來的。
大家可能以為傳記式內容的繪本會很無聊,但這本繪本彷彿是一頁頁時裝秀,清楚描繪了瑪麗生長的時代背景下女孩的穿著打扮,更透過小瑪麗在服裝上的大膽訴求及改變,寫下了她努力的歷史途徑。我最喜歡其中一頁小瑪麗與爸爸的對話,瑪麗不明白大家為何對她的服裝如此關心,爸爸說「他們以前從來沒見過女孩子穿褲子,有時候,人們會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感到害怕」。而正因為這個不了解,也造就了各種的刻板與歧視,至今仍是。陪伴孩子一起跨越不了解,永遠比解釋什麼叫做同理來的容易。
05 解放框架回到最真實的自我——《男孩?女孩?》
聊性平的時候,我最常做的事是不聊性平。性平最終應該是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你有的我為什麼不能有?為什麼要被剝奪?
《男孩?女孩?》全書以開放式問題寫成,讓共讀的每個孩子與成人都可以重新去反思,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是受到既定的社會價值、刻板印象得來,抑或是大人想要小孩長成的樣子、還是每個孩子天生想要的樣子?而不管最後選擇是什麼?每個人將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因為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成就自己模樣的因素,而孩子也將有選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