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今日不去美術館,帶著孩子逛藝廊!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今日不去美術館,帶著孩子逛藝廊!

穿梭城市的大街小巷,與孩子一起感受不同於美術館的藝術生命力!

關於親子間的藝術教育,我們很常看見鼓勵家長們要多帶孩子去美術館的宣導推廣。而作為一位經常帶孩子看展的母親,我當然很喜歡帶孩子去美術館,但除了美術館外,我也經常帶著孩子去巡禮各種大大小小的藝廊,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不同於美術館的藝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帶孩子逛藝廊的心得,希望帶孩子看展經驗也能給大家作為親子藝術共玩的參考!

1. 看見藝文館所五花八門的個性

藝廊是有分很多種類的!首先第一種是「超級藝廊」,英文裡專稱為Mega Gallery,這是一種模糊了美術館與藝廊界線的大藝廊,不但在全球有許多僱員和大展間,還掌握著頂尖的當代藝術家名單,和名垂歷史的藝術家遺產,是屬於藝廊裡金字塔頂端的存在。

有一百年歷史的紐約上東城藝廊Acquavella Gallery


接著是一般的商業藝廊。或許大家在提到商業藝廊時,可能會先想到用藝術來盈利賺錢,但其實真正好的藝廊,是會培育藝術家,並支持他們創作與精心策劃展覽的;而除了一般商業藝廊外,還有藝術家營運和非營利藝文組織的展覽空間,這一類的空間,則相比於營利的商業藝廊,會出現更多藝術家實驗性的展覽。

藝術家 Wang Gongxin的 In-Between;藝廊:White Cube

再來則是租借空間,也就是付租金便可使用的場地,雖說這類場地看似任誰都可以來辦展,但卻是年輕新藝術家展露頭角的好機會,而且有時候這些年輕藝術家還會去租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空間,展現出年輕人特有的活力與創意;另外還有商店複合式的藝術空間,也是一種藝術跨界結合的存在。

大街上的藝廊


每間藝文館所,都有屬於他們的靈魂!而以上這些藝廊們,都會因為經營者目標與理念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再加上不同的藝術家們對其展覽的自主性,以及和策展人間的交互下,產生出百變的化學作用,雖說它們的展覽規模不像美術館那麼大,但卻有著五花八門的活潑性!

紐約上東城藝廊,Salon 94 Design。藝廊會因為地方的不同,能感受到各地的特色

2.  感受藝術正在跳動的脈搏

同樣是藝術展覽的場地,美術館與藝廊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美術館會典藏作品,雖說各國的法規並不相同,但通常藝術品一旦進入美術館典藏,便很難再流通於市面上;而藝廊除了會不斷推出藝術家各種新作,並進行銷售外,有時候我們也能看見藝術家還持續在發展,但進行到某個階段的創作計畫,事實上有許多我們在美術館看見的作品和展覽,很多最初都是先出現在這些藝廊!

重現燈光藝術大師Dan Flavin的Kornblee Gallery 1967;地點為David Zwirner Gallery 紐約上東城分館 (大衛卓納藝廊,全球的超級藝廊四天王之一)

並不是所有的作品最後都會被美術館典藏!作為一個被大眾認可的藝術鑑賞機構,通常被美術館典藏的作品,或是被美術館策劃特展的藝術家,都得先經歷過一定的考驗,並且這對藝術家來說,是一種榮耀的肯定。但其實在美術外,仍有著廣大的藝術世界,有著許許多多沒有(或尚未)進入到美術館,卻仍很棒的作品,這其中包含了不少現役並還在發展的新生代藝術家(Emerging Artist),和已有一定聲量的中生代藝術家(Mid-Career Artist),他們不但也都能帶來精彩的展覽,甚至有時還是具挑戰的試驗性前衛創作。

藝術家Edie Beaucage的All Over the Time; 藝廊:Luis De Jesus Los Angeles


我個人認為這類展覽時常能散發出藝術正在跳動的生命力,覺得帶孩子來看這些展時,不但能給他們美感的教養和感官的刺激,還能激發他們對未來勇於創新與挑戰的能量!

3. 不同於美術館的觀展經驗

許多民眾在逛美術館時,經常會把焦點,放在那些耳熟能詳的藝術超級明星上,至於其他作品的藝術家,通常都不是很熟悉,當中或許有些能捉住個別觀眾的目光,但也有的就是走過。至於藝廊的話,因為他們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幫助藝術家提升名聲,所以我們經常能在藝廊裡看到許多藝術家的個展,並讓我們能有更好的機會去了解那些藝術家們的創作。

藝術家Maarten Baas的Play Time;藝廊: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

像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其中之一,便是已故女雕塑家— 奈納爾森(Louise Nevelson),因為曾在全球超級藝廊四天王之一的— 佩斯藝廊(Pace Gallery)看過他的展覽,所以後來在逛不同的美術館時,才赫然發現原來超多美術館,都有他的身影,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種逛藝廊與美術館間相輔相成的作用吧!

女雕塑家Louise Nevelson作品,在Pace Gallery
女雕塑家Louise Nevelson作品,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另外逛藝廊有時也比大家想得還輕鬆、親民。因為藝廊空間裡較不會有像美術館那樣的警衛,且大多時候人也比美術館來得少,我還經常碰到只有我和孩子兩人在諾大展間裡走來走去的情況。有時還會遇到熱情的藝廊人員或藝術家,陪著我們逛展、聊天解說,並讓孩子問各種問題,甚至我們還曾碰過帶我們去後場看藝術品儲存室的藝廊主,以及喜歡小孩,會準備糖果給小觀眾的工作人員,而這些都是我在帶孩子逛藝廊的經驗裡,有趣但又可遇不可求的際遇。

與藝廊人員的互動
與藝廊人員的互動

4. 享受藝術與日常社群間共同的吐納

相較於美輪美奐、聳立在城市一方的美術館,藝廊通常是散落在街區中,跟周圍社群連結在一起的存在。事實上全球有許多知名的藝文特區,不全都是圍繞著美術館周邊而來,像是洛杉磯的梅爾羅斯藝術區 (Melrose Arts District) 、舊金山的米慎區 (Mission District) 、倫敦的梅費爾(Mayfair)、紐約的雀兒喜(Chelsea)等,都是以群聚著各種大大小小藝文空間而聞名的地方,甚至在洛杉磯市中心(DTLA)一帶,還有以超級藝廊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 )為中心發展出來的新藝術社群。

藝術家Günther Förg的Appearance; 藝廊;Hauser & Wirth Los Angeles (豪瑟沃斯,全球藝廊四天王之一)

這些藝廊們不但會與街區內的其他小商家、居民共同長期生活在地方的紋理中、呼吸著相同的空氣,有時還因為換展速度比美術館快,同時又搭配上周圍店家時不時推出的新商品,為當地的人文風情增添各種藝術變換的色彩。我有時候想逛展覽,並不一定都想去美術館裡慢慢待著,或跑去特別的藝術慶典湊熱鬧,而是就帶著孩子在街上來個簡單的藝術散步,不需買門票,就自然地走進去看藝廊的展覽,順便還在旁邊的咖啡廳坐坐、逛逛其他的商家,去感受藝術與地方共同生活的軌跡,同時也讓孩子知道,接觸藝術也可以是這麼的簡單。

David Zwirner 上東城分館,經典的螺旋樓梯

5. 經濟實惠的藝術巡禮選擇

逛藝廊,通常是不收取費用的,連最高等級的超級藝廊都不用!我們當然不可能是那些藝廊的高級買家,但因為藝廊們需要宣傳藝術家,加上現在是社群媒體的時代,許多藝廊其實都很歡迎一般的觀眾!

藝術家Hilary Pecis的Paths Cross ;藝廊:David Kordansky Gallery

雖說我本身是個願意為好展覽付費的人,但不可否認在外旅行時,許多美術館的門票買下來,也是一筆開支;如果你是去藝術最繁華的那些城市旅行,像是紐約、倫敦、洛杉磯,除了美術館多不勝數外,藝廊空間更是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通常我們在旅遊時間有限的情形下,最多只會選兩三座自己有興趣的美術館去逛,另外搭配逛當地的藝廊,藉由不同大小空間的交錯,去更深層體驗一座城市的文化生命力。

6. 在藝術包圍的環境中跟孩子相處,互相學習、也更了解彼此

我自己以前是從事藝術相關工作的,過去也經常會和朋友去看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從過去的看展小姐,變成了帶孩子看展的「看展媽媽」,這其中的變化有甘有苦!

確實,帶著孩子看展,會碰到比大人自己去看展還多的情況,你必須時時刻刻關心孩子的狀態,而不是只顧著自己,但當我看見,孩子在五花八門的展覽中,與各種作品互動的樣子,發現他各種我意想不到的反應與想法時,我卻覺得這一切很值得。

藝術家Laura Lima的Six Feet Over; 藝廊:Tanya Bonakdar Gallery (看展時,工作人員會現場放乾冰,讓觀眾體驗物質的變化)

現在的我,時不時會自己帶孩子去看展,也偶爾會和孩子來趟兩個人的藝術旅行,我們在有藝術點綴的氛圍中,花時間跟彼此相處、跟彼此聊天,知道彼此的喜好。過程中,有時我需要獨立堅強,但有時我也會比他還像個小孩,我很享受這一切!有次我的孩子告訴我,他覺得他看見了媽媽快樂的樣子,而我也在孩子的陪伴下,覺得自己現在在看展時,眼裡的景色比從前多了層繽紛的濾鏡。

藝術家Nancy Holt的Locating Perception;藝廊:Sprüth Magers Gallery

以上這些,便是我自己帶孩子去各種藝廊看展的粗淺經驗談,這世界上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藝文館所,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去體驗!

延伸閱讀

●藝起聊天EP.58│ 今天就開始帶孩子去逛畫廊吧! -feat. Hipster Baby Diary 楊筱琪

楊筱琪( 7篇 )

曾任職於台灣藝文產業,擁有英美藝術史、藝術管理雙碩士。
雖說是藝術控,卻與麻省理工畢業的阿宅老公,相知相戀。相信不同群體間,都能透過藝術找到他們的橋樑。
現居舊金山灣區,並在疫情逐步解封後,開始牽著孩子的手,四處去探索不同的藝術展覽,從美術館、藝廊,到各種可能的地方。經營IG帳號:@hipsterbaby_diary,歡迎你也跟著我們一起去看今日藝術世界千變萬化的樣子!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