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告別或不要告別? 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的創作繞行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告別或不要告別? 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的創作繞行

[Featured Article on Artist’s Self Re-enactment] To Bid Farewell or Not: Chen Chieh-Jen, Li Huan-Hsiung, and Kao Jun-Honn’s Creative Detour

當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皆回不去個人生命的年少青春,回不去所欲重現之該時期的身體展演,以及回不去橫跨解嚴前後至千禧年初期—策展人王柏偉所稱之「漫長的90年代」—猛烈竄起的「民間社會力」之際,他們究竟如何面對個體創作脈絡以及集體時代環境之間,映射交纏的雙重轉向?因著自我復刻,而與逐漸為歷史洪流淹沒的過去再碰首,回過頭後接續的姿勢又是什麼?告別,長揚而去?或拒絕遺忘,不要告別?或如前所述,兩者本是互相生成?
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有個為人津津樂道的「重製」。歌林唱片1970年代買斷了李泰祥的《不要告別》後,李泰祥對眾歌手演繹不滿,又得規避版權爭議,於1984年找來全無經驗的李格弟(夏宇)為該曲重新寫詞。後因他極為欣賞的詞無法與原曲合拍,李泰祥乾脆再融合新編版與原曲旋律而成新曲《告別》,以此告別《不要告別》。出於回不去的遺憾,《告別》卻終在轉身離去後獲得新生,更在2002年,與原曲合體為男女對照版,《告別...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童詠瑋( 52篇 )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