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層層疊疊的時間 — 謝帆「一年有半」個展

層層疊疊的時間 — 謝帆「一年有半」個展

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辦謝帆在台灣的首次個展「一年有半」,完整呈現出藝術家著稱的絹上創作以及新近發展的油畫雙脈絡。致…
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辦謝帆在台灣的首次個展「一年有半」,完整呈現出藝術家著稱的絹上創作以及新近發展的油畫雙脈絡。致力於繪畫材料與語言嘗試的謝帆表示:「我一向從視覺的角度出發,而觀感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看任何事物,它從感受上是要先打動人的,意義都在其次。」謝帆取樹木、山景等自然元素為題,因為這是物質界中最普通的基本單位,尋常到一般人不會特別注意,但它們其實是變化無窮,沒有一棵樹會長得和另一棵完全相同。
藝術家謝帆與作品《樹林.白》合影。丙烯、畫布.150×250 cm.2015。
謝帆以絹為媒材進行繪畫的視覺研究,原初而客觀的運用絹布半透明的特性呈現出光影疊砌的迷濛之感。光線通過絹布打在牆面,再透過牆面反射從絹布透出,而讓顏料產生比一般畫布更亮的質感;至於絹布留白之處,則會因畫面、畫框和牆面所形成的空間自然形塑出真切的立體感。再者,絹布的覆蓋性不強,藉由重複疊色的手法讓底層和上層的關係不斷交織、相互影響出現層次感的脈絡;讓藝術家依憑既有的基礎再加以拓展,每一遍都是一次調整。
謝帆《夜》.油彩、畫布.200×150 cm.2015。
而歷時四年始完成的《樹.綠》,無疑為謝帆探究最深的體現。他在拍攝的一段影像裡擷取了一秒的畫面,並以一秒之中的24格為題材,謝帆一幀一幀地去畫,而每完成一幀畫面就用白色顏料覆蓋再畫下一幀,如此重覆24回。「在這幾年裡,實際上我都是在面對同一張畫,然後從中發展其它的可能。所以,本次展覽最有意思的是,這些作品全都是它的孩子。」謝帆坦言:「當畫到第七、八層時的畫面視覺效果特別好,當時我一度猶豫是否該就此停住,後來持續進行的十幾遍等於是未知領域,但在未知領域裡則可以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東西。」
展場一景,左:《路》.油彩、絹.120×200 cm.2015、右:《夜》.油彩、絹.100×100 cm×8.2014。
自習畫起,便對「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存疑的謝帆在《樹林.白》一作中,以七棵各異的樹為題材,同樣以畫完一棵就刷白再畫另一棵,直至七棵或明晰或模糊的樹交疊在一起形成一種極為自然的叢林景深,「在層層疊疊、每一遍罩白的漸變關係裡,我能感覺到空間是存在的。」這是藝術家試圖以邏輯來尋索和建構的所得,真實卻也虛幻;從純然的視覺經驗出發、揉入自身對事物的觀察與感覺,運用色彩罩染、物件錯位等堆疊,織就出時間與空間的深遠幽邃。
歷時四年創作的《樹.綠》的樹景共畫了24層。丙烯、畫布.150×250 cm.2015。(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一年有半」展覽名稱來自謝帆為此次個展籌備了一年半,也與他最喜歡的日本哲學著作《一年有半》同名,這是著名的唯物主義學者中江兆民(1847-1901)的代表作,在得知罹癌、僅剩一年半壽命的時間裡,他爬梳了自身對於各種哲學觀的批判、世界萬物消散聚合的看法。而回歸到謝帆的創作,「我其實是在畫時間,一層一層地去飽滿它。」藝術家如此總結。
楊椀茹 (Yang, Wan-Ju)( 160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