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王德育藝術史時間:《隆達尼尼聖殤》(5)

王德育藝術史時間:《隆達尼尼聖殤》(5)

晚年的米開朗基羅對藝術的熱忱與宗教的情懷有了主觀上的轉移,雖然他仍熱愛藝術創作,但也希望透過藝術來彰顯和榮耀基…
晚年的米開朗基羅對藝術的熱忱與宗教的情懷有了主觀上的轉移,雖然他仍熱愛藝術創作,但也希望透過藝術來彰顯和榮耀基督精神。
《隆達尼尼聖殤》的製作時間有三種說法:(1)早在1547年,與《佛羅倫斯聖殤》約莫同時;(2)在1552年左右;(3)在1555年鑿毀《佛羅倫斯聖殤》之後。據研究,大約1555年,米開朗基羅對《聖殤》的表現風格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鑿毀《佛羅倫斯聖殤》之後,計劃修改《隆達尼尼聖殤》,根據他的學生達尼耶.達.沃爾帖拉(Daniele da Volterra)的記載,直到他在1564年過世前6天,米開朗基羅仍在雕鑿這尊《聖殤》。
米開朗基羅年輕時勤於閱讀撒沃納羅拉(Savonarola)的著作,撒沃納羅拉是極端基本教義的天主教教士,他倡導對梵蒂岡教廷和教會進行改革,因此慘遭教廷吊死之刑。年邁的米開朗基羅則傾向於尼哥德慕派的體制內宗教改革,但直到他即將蒙主恩召的時候,教廷的反宗教改革運動仍然如火如荼的進行,希望恢復教徒的信仰;對於89歲去世的米開朗基羅而言,虔誠的宗教信仰是他最後的慰藉。
米開朗基羅對宗教改革的心情是複雜的,他傾向於改革教會的弊端,例如馬丁路德所嚴厲抨擊的贖罪券;然而,他的雕刻計畫卻又必須依賴羅馬教廷發行贖罪券所籌募的資金。雖然米開朗基羅曾經計劃將墳墓安置在羅馬的聖大瑪利亞特級宗座聖殿內,教宗也希望將他葬在聖彼得宗座聖殿中,但米開朗基羅最後還是遺言回歸佛羅倫斯,因此埋葬在的聖大十字架宗座聖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這座教堂是屬於具有改革精神的聖方濟教派,相對於教廷的奢華,聖方濟選擇謹守「貧窮」、「虔誠」、「服從」三大原則,然而最終聖方濟教派還是融入羅馬天主教的主流中,雖然米開朗基羅生前也主張宗教改革,但死後也是回歸天主教正統。
王德育藝術史時間
01.王德育藝術史時間:米開朗基羅的《聖殤》(1)
02.王德育藝術史時間:梵蒂岡《聖殤》的逸事(2)
03.王德育藝術史時間:《聖殤》的題材(3)
04.王德育藝術史時間:梵蒂岡《聖殤》的風格(4)
05.王德育藝術史時間:《隆達尼尼聖殤》(5)
06.王德育藝術史時間:天鵝之歌(6)
07.王德育藝術史時間:未完成雕像的美感意涵(7)
老邁且孤寂的心境與衰弱的病痛身體使米開朗基羅對鍾愛的藝術與宗教有所省思,他作於1552-54年間的十四行詩如此寫道(詩285):
我的人生旅程終於到達了盡頭,
在一艘脆弱的小艇中渡過了狂風暴雨的海洋,
進入了每個人都必須經過的共同港口〔死亡〕,
明白地交代所犯的每件罪行與所做的每樁善行。
………………
繪畫或雕刻都不再能平緩我的靈魂,
現在只有轉向神聖的愛,
在十字架上張開雙臂來接納我們。
米開朗基羅《隆達尼尼聖殤》聖母頭巾保留著聖母原來往另一個方向觀看的臉。
王德育( 2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