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泰德美術館內的德羅涅夫人

泰德美術館內的德羅涅夫人

德羅涅(Robert Delaunay)是現代藝術史中無可抹滅的名字,但目前倫敦泰德現代館所展出的,也許不是您…
德羅涅(Robert Delaunay)是現代藝術史中無可抹滅的名字,但目前倫敦泰德現代館所展出的,也許不是您腦海中浮現的那位早逝的奧費主義(Orphism)大師,而是他的夫人─桑妮亞.德羅涅(Sonia Delaunay,1885-1979)。但在這檔展覽中,這對夫婦的合作固然重要,卻非唯一重點,展場裡的繪畫、織品、服飾、家具等鋪陳出的,是一位以70年的創作生命實踐「同存主義」(Simultane)精神的獨立藝術家。
桑妮亞.德羅涅《空中展館》(Propeller (Air Pavilion)).1937。藏於Skissernas Museum, Lund, Sweden。© Pracusa 2014083/Photo: Emma Krantz
設計演化成藝術
成長於俄國富裕家庭的桑妮亞,自幼即精通多種語言,讀詩、跳舞與無盡的旅遊為她儲備了豐厚的文化素養。似乎正是這種轉譯能力,讓她將許多兩極的矛盾,化為更加豐富的語言。展場中一件1911年她為初生兒子而作的拼布搖籃套,可被視為她往後創作的雛形。那些線條切割成的色塊組合,代表著從具象走向抽象的轉折,也是俄國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她早期作品中那受高更與野獸派影響,鮮明透亮甚至微帶螢光的俐落色塊,是德羅涅夫婦共同發展同存主義的基礎。在他們的畫布中,色彩是語言,相鄰的對比或互補色塊之間紛雜的對話,為整個畫面產生了動勢。這是他們創作上的技巧、風格與美學─甚至就桑妮亞的創作歷程來看,已然是一種生活實踐。
桑妮亞.德羅涅《黃色裸女》(Yellow Nude).1908。藏於Musée des Beaux-Arts de Nantes, Nantes。 © Pracusa 2014083
桑妮亞並沒有將色彩並置互生所產生的能量圈限在畫布中。在歐戰戰火肆虐下為生計而創立的時尚工作室,把看似艱澀的抽象藝術化為大眾化的視覺語彙,甚至在1925年成立以「同存」為名的跨國品牌。桑妮亞從不諱言那些織品上的菱格或閃電等幾何構成印花,展現的是她在藝術上的手法與理念,也是將時尚民主化的方式。但她的工作室雖採用現代化的分工製程,卻堅持以手工製作維持藝術特質。
桑妮亞.德羅涅《韻律色彩 第1076號》(Rhythm Colour no. 1076).1939。藏於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Fonds National d’Art Contemporain, Paris, on loan to 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 Pracusa 2014083
此外,獨創的展呈也是她傳達藝術理念的方式。展場中大面牆壁以瀑布般流動的方式展出桑妮亞設計的布匹,復原了1924年秋季沙龍中由其夫婿設計的裝置,讓機械的動態強化色彩的衝突對比。但在走向大眾化的同時,桑妮亞也透過戲服或書籍設計等參與前衛運動。如為達達主義詩人查拉(Tristan Tzara)所設計的「詩裝」(poem-dresses),讓文字與色彩在身體的運動中產生新的對話關係。即使二戰後將重心轉回到藝術創作,桑妮亞也總是能讓衝突的媒材、形式或表現撞擊出眩人的動能。
桑妮亞.德羅涅《同存時裝(三名女子)》(Simultaneous Dresses (The three women)).1925。馬德里藏於Museo Thyssen-Bornemisza。 © Pracusa 2014083
藝術史學家Griselda Pollock曾指出男性中心的藝術史書寫並未如實呈現出現代主義時代女性的自由開放。但這檔展覽卻是讓我們透過一點一滴的回顧,去發掘那曾被覆蓋在設計師與藝術家妻子之名下, 一位將前衛轉譯為生活的藝術家。
桑妮亞.德羅涅《切分韻律,所謂的〈黑蛇〉》(Syncopated rhythm, so-called The Black Snake).1939。藏於Musée des Beaux-Arts, Nantes, France。© Pracusa 2014083
桑妮亞.德羅涅(Sonia Delaunay)
展覽日期:2015.4.15-8.9
展覽地點:倫敦泰德現代館
桑妮亞.德羅涅《空中展館》(Propeller (Air Pavilion)).1937。藏於Skissernas Museum, Lund, Sweden。© Pracusa 2014083/Photo: Emma Krantz
桑妮亞.德羅涅《電光幻影》(Prismes electriques).1914。© Pracusa 2013057 © CNAP桑妮亞.德羅涅《電光幻影》(Prismes electriques).1914。© Pracusa 2013057 © CNAP
陳慧盈( 11篇 )